被鋸的鋸?——王魯炎個展
被鋸的鋸?——王魯炎個展
被鋸的鋸?——王魯炎個展
由黃篤策劃,何香凝美術館OCT當代藝術中心和阿拉里奧北京藝術空間共同主辦的“被鋸的鋸?——王魯炎個展”將于2007年9月1日在中國深圳OCT當代藝術中心展出。這也是OCT當代藝術中心自谷文大個展以來舉辦的又一次大型個展,且特為此展覽重新修繕展廳,我們相信將帶給大家嶄新的藝術體驗和觀念震撼,此前已在北京阿拉里奧藝術空間展出,大獲好評。
王魯炎的此次個展“被鋸的鋸?”,準備了將近十幾年時間,他作為中國當代藝術歷史各個發(fā)展階段的重要參與者和見證人之一,曾先后參加過“星星畫展”(1979)、“新刻度小組”(1988-1995,王魯炎,顧德新,陳少平三人)、“中國現(xiàn)代藝術展”(1989)、“非常口”——中國現(xiàn)代藝術展(1991)、“中國前衛(wèi)藝術展”(1992?)、“沉默力量的中國”——中國當代藝術展(英國牛津現(xiàn)代藝術館)等重要展覽。
王魯炎和他的藝術作品在中國當代藝術歷史中始終是一個“另類”,在中國當代藝術價值觀的轉向過程中,王魯炎建立起自己的藝術觀念和方法論,與流行的藝術理論與觀念形成鮮明的對比。他的藝術觀念體系中最顯著的特征是一直在探討一種具有普遍意義的藝術觀念:從日常生活、社會美學、技術標準中延伸出對判斷的質疑和困惑的反思;在藝術語言上,用繪圖和設計的方法來消解繪畫性,以此建立起自己獨特的繪畫語言,他的繪畫作品排斥了敘事性及情感因素的介入,并通過這種嚴謹而精確的反映再現(xiàn)了社會現(xiàn)實中人們視而不見的識別和分辨經(jīng)驗,如《鋸與被鋸?》、《注射器系列》(索取還是給予?)、《自行車系列》前進還是倒退?等等。在這種設計的基礎上,他把這種平面化的語言延伸成為一種裝置概念,這種裝置概念給人一種視覺刺激和觀感上的震撼。“W三角尺1-2”(4X8米,兩件,每件兩噸重)和“被鋸的鋸?”(3.5X10X2.8米,重13噸),事實上這兩件作品是17年前的方案,王當時也因此被稱為“方案藝術家”,今天我們看到方案變成了現(xiàn)實,也就是說“方案藝術家”的身份轉換為“裝置藝術家”。在現(xiàn)場,觀者會感受到物質材料的質感和藝術作品所包含的動態(tài)的力量,恰恰是這種難以區(qū)分的機械的主導性才增強了觀念的強度。在裝置作品“W三角尺1-2”中,兩件尺子正反面分別標刻為8mm/cm,12mm/cm和10mm/cm,10mm/cm,他把人們忽視的“雙重標準”放大,提醒人們對標準化世界觀的質疑和反思。眾所周知,即使在今天,在國與國之間的爭論中,也存在著這種“雙重標準”。
此次展覽的時間跨度為28年,幾乎可稱為一次個人回顧展,整個展覽的結構由三個部分構成:一,草圖方案,記錄了從1988年至今王魯炎藝術觀念的發(fā)展軌跡;二、繪畫,共二十余件新的平面作品,是王魯炎二十多年來積累的獨立經(jīng)驗的集中體現(xiàn)。三、裝置,是根據(jù)展覽空間、社會空間以及作品之間的關系綜合考量而創(chuàng)作的大型作品。
展覽時間:2007年9月1日-10月30日 10:00-17:30(逢周一閉館)
開幕式時間:2007年9月1日17:00
票 價:免費
地 點:深圳華僑城恩平路(康佳北300米)
展覽地點:OCT當代藝術中心主展廳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wǎng)”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wǎng)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wǎng)”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wǎng),否則本網(wǎng)站將依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wǎng)絡知識產(chǎn)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wǎng)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