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記者眼中的紐約中國當代藝術市場
美國記者眼中的紐約中國當代藝術市場
美國記者眼中的紐約中國當代藝術市場
紐約蘇富比的拍賣場上,當中國藝術家岳敏君8英尺寬的繪畫作品價格超過100萬美元時,歡呼雀躍打破了現場的平靜。
由于三位“意志堅定”的電話競投者的積極參與,這幅創作于1993年的繪畫作品《金魚》以138萬美元的價格成交,創下岳敏君作品的個人拍賣新紀錄。這幅畫上的十幾個人物,都有著張大嘴巴、露出牙齒的“標準化笑容”,是岳敏君典型的反諷風格。他們站在一座橋上,俯視一條金魚在深藍色的河水里游。
“還有人出價更高嗎?”拍賣師亨利·霍華德(Henry Howard-Sneyd)在落槌前又追問了一句,這也意味著即將結束這場從32萬美元開始的價格戰。
這件作品所在的“亞洲當代藝術專場”共有310件拍品,總成交2535萬美元,剛剛超過預估價的上限,但卻差不多是去年類似專場總成交額的兩倍。
當然了,與去年蘇富比剛在紐約拍賣亞洲當代藝術時的熱烈氣氛相比,此次現場顯得比較溫和。
“此次拍賣會上,人們對于這個門類的狂熱已經結束了,開始進入冷靜和成熟的階段。”洛杉磯的藝術品行家馬克·理查茲(Marc Richards)如此評價。
岳敏君的作品具有典型的“玩世現實主義”風格,包括他在內的三位中國藝術家作品在這場拍賣會上以超過百萬美元成交,張曉剛1994年的布面油畫《血緣系列·三個同志》被一位歐洲私人收藏家以211萬美元的價格收入囊中。而這個專場價格最高的10件拍品中,有5件是張曉剛的繪畫。他的個人成交紀錄為232萬美元,這是在去年11月香港佳士得的拍賣中由其畫作《天安門》創下的。
更令人吃驚的是寫實畫家冷軍1999年創作的油畫作品《五角星》以122萬美元的價格拍出。
首次在中國內地以外的拍場上亮相,冷軍的個人的紀錄就被打破了。“仍然有未知的廣闊空間,市場已經基本冷靜下來,并逐漸擴展到中國當下藝術中其他重要的門類。”
《亞太藝術雜志》(Art Asia Pacific Magazine)編輯及出版人伊萊恩(Elaine Ng)說。
在紐約和倫敦均擁有畫廊的邁克爾·古蒂斯(Michael Goedhuis)尤其關注中國當代藝術,他認為:“出現在紐約拍場的中國當代藝術作品是令人吃驚的稀缺資源,是兩個方面共同作用的結果:中國總共只有80~100位國際化的藝術家,但是突然間有很多人要購買其中的頂級部分。”
此次蘇富比拍賣中,也有24%的作品流拍,包括張曉剛的兩件分別估價為55萬美元和70萬美元的作品。“去年那種只要是中國藝術家作品就全部吃進的現象已經不存在了,”作家勞倫斯·席勒(Lawrence Schiller)在過去兩年買了60件中國藝術家的作品,“大家不再像條件反射一樣去購買,如果是泛泛之作,就不會花錢。”
蘇富比拍賣現場擠滿了亞洲人,其中包括中國保利集團下屬的保利國際拍賣有限公司的代表。為了更好地服務美國的收藏家,這家公司今年正在籌劃開設在紐約的第一個辦事處。該公司中國當代藝術部主管常天鵠,他說:“中國的大買家正在觀望西方收藏家的動作,一旦他們也積極參與進來,價格會有很大提升。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