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畫之鄉盡沐文明風
書畫之鄉盡沐文明風
書畫之鄉盡沐文明風
“經濟是基礎,文化是靈魂,只有在新農村建設中發展經濟才能助推文化繁榮,而文化繁榮必將迎來濃郁的文明鄉風。”近日,記者在臨淄區南王鎮就該鎮獲得全市唯一的一個“省級書畫藝術之鄉”的榮譽進行采訪時,臨淄區區委常委、副區長、南王鎮黨委書記王召槐深有感觸地說。
文化事業的繁榮首先得益于經濟的繁榮。近年來,南王鎮在抓好農業生產的基礎上,突出抓了工業經濟發展,有力地促進了農民群眾的工資性增收。2006年全鎮新上企業40余家,就地轉移農村富余勞動力1000多人,全鎮從業人員達到總人口數的64.21%;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7060元,高出全市平均水平30%。人民群眾富裕起來后,精神追求也進一步提高,書畫作為當地傳統的民間藝術就成為南王人民的最愛。南王鎮因勢利導,先是投資50多萬元建設鎮文化藝術活動廣場后,又相繼投入600多萬元,扶持全鎮18個村(居)全部新建或擴建了文化大院,為廣大人民群眾提供了文化活動的場地。每年的春節、元宵節及“五·一”等節日,全鎮都組織不同規模的書畫展覽,每年參與書畫創作的有5000多人次,吸引參觀者達4萬多人次,使書畫藝術,在經歷了70多年的歲月后重新煥發出勃勃生機。
一花競放帶來春色滿園。書畫藝術這朵民間藝術奇葩在南王鎮黨委、政府的呵護下傲然綻放,其它藝術形式也如一朵朵鮮花競相開放:全鎮現有40人以上的較大劇團12個,每年演出各類劇目200多場;有大型秧歌隊25支,表演人員1000多人,年演出300多場次;太極拳、太極劍的表演人數達到800多人,每天固定表演的有200多人,多次代表全區參加全國、省、市級別的比賽并獲得大獎;有舞龍、舞獅、閣子里芯子等隊伍19支;有大型鑼鼓隊31支;還組建了正式的電影放映隊伍……文化藝術事業的主調突出和全面發展,使南王鎮形成了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良好的藝術氛圍。
新風尚帶來新氣象,2006年該鎮實現了“三無”,即:無違法亂紀行為和刑事案件,無“黃賭毒”、非法宗教和封建宗族活動,無越級上訪和群體上訪事件。南王鎮鎮長盧華棟在談及鄉村文化的作用時肯定地說:“去年我鎮被評為省級文明鎮,全鎮區級文明村(居)達到8個,區級文明家庭達到260家,鎮級文明家庭占到總戶數的60%,這在很大程度上是文化活動引導的成果。”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