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玉先創作國畫巨制《開國元勛》(圖)
陳玉先創作國畫巨制《開國元勛》(圖)
陳玉先創作國畫巨制《開國元勛》(圖)
時間:2007-08-15 00:00:00 來源:
名家
>陳玉先創作國畫巨制《開國元勛》(圖)
 |
展現在我們面前的是一幅名為《開國元勛》的巨幅中國畫,這是著名軍旅畫家陳玉先經過長期的構思、準備,完成的又一幅將帥題材的鴻篇巨制。作品一經完成,便在畫界引起強烈反響,被譽為準確、全面、創造性地表現1955年解放軍第一次授銜的藝術珍品。
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靳尚誼看了《開國元勛》后,撰文給予極高的評價:“陳玉先的巨幅水墨畫《開國元勛》,畫面場景宏大、人物眾多,但處理非常自然、輕松,很好地表現了每個人物鮮明的個性特征與內在精神世界,在一定程度上達到了形神兼備的境界。而要做到這些,與畫家把握人物造型的特殊敏感和刻畫形體結構的較高駕馭能力有很大關系。陳玉先的人物畫不是簡單地再現對象,而是探索人的精神世界,體現自己的審美觀念和對社會的看法。他的這些思考使其人物畫創作取得重大進展。”
1955年中國人民解放軍授銜,是建國后我軍實行軍銜制的首次授銜,意義十分重大。把這一重大題材用國畫的形式展現給世人,是陳玉先多年的愿望。多少個徹夜難眠的深夜,他從榻上一躍而起,在巨幅畫紙前舉筆駐足,但最終又將舉起的筆輕輕放下。他覺得,創作這樣一幅作品,固然需要噴薄欲出的創作沖動和激情,但更需要扎實而厚重的功力,尤其是對每個人物和那段歷史的了解,并由此而產生的對人物性格、特征的準確把握和發自內心的崇仰。而此刻,時機尚未成熟。
為了這一作品,陳玉先開始了艱苦而具體的準備工作。凡是紅軍、八路軍、新四軍、解放軍、志愿軍踏過的地方,他都要利用下部隊和出差的機會,設法去一趟。有些地方因條件所限去不了,他就查資料。近十幾年,國家博物館、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中央檔案館及全國各地的許多軍內外博物館、紀念館,都留下了陳玉先的足跡。在軍博和國博的資料室,他有時一坐就是一天。從那些發黃的文電、圖片中,他仿佛又看見馳騁疆場的將帥們指揮千軍萬馬,抗擊日寇、直搗蔣家王朝、把紅旗插上南京總統府的壯觀場景。與此同時,他還多次采訪了許多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和開國元勛的親屬子女,了解到大量可歌可泣的動人故事。當元勛的親屬得知陳玉先正著手創作一幅共和國的締造者與元帥們在一起的巨幅國畫時,十分高興,紛紛表示支持,盡最大可能地向他提供素材,并把許多保存多年的珍貴資料和圖片提供給他。
這幅作品創作的主旨是共和國第一次為元勛們授銜,而同樣是共和國的締造者、創建者和一代元勛,如毛澤東、周恩來等人卻沒有授銜,這背后的故事,是創作這幅作品的關鍵。就在陳玉先絞盡腦汁、到處搜尋相關資料的時候,一個朋友告訴他,宋任窮同志在某報上發表了一篇文章,題為“親歷授銜”,并把這篇文章的復印件寄給了他。
有了大家的鼎力支持,陳玉先把自己關在畫室里,一關就是幾個月。
2007年“八一”前的一天,陳玉先從畫室里走了出來。
一面巨大的墻上,一段歷史被截取被濃縮,又在藝術家的筆下升華,生活的真實和藝術的真實恰到好處地凝于筆墨之間。我們曾經熟悉的身影、面容和笑聲映入眼簾,盛開的杜鵑花從井岡山漫山遍野的映山紅中延伸開來。共和國的一代元勛在人民軍隊誕生80周年這個非同尋常的時刻,深情地向我們走來,又相會在這個偉大的節日里……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