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型玻璃箱堆成的金字塔
巨型玻璃箱堆成的金字塔
巨型玻璃箱堆成的金字塔
又是赫爾佐格和德?梅隆的作品。12年前他們極為成功地把倫敦Battersea發電廠改建成為泰特現代美術館,現在他們又再度出馬為該館設計擴建方案。新館外形為一座扭曲的玻璃金字塔,被評論為“頑童的淘氣作品”。
位于倫敦泰晤士河南岸的泰特現代美術館(Tate)被譽為“南倫敦的文化圣地”。如果沒有去過“泰特”,就不算到過倫敦。“泰特”之所以盛名遠揚,一是因為藏品,二是因為建筑風格。泰特現代美術館自2000年開館后,就吸引了紛至沓來的參觀人群,成為全球最負盛名的藝術展館之一。以2005年為例,巴黎蓬皮杜中心和紐約現代美術館分別接待了 250萬和267萬人次的參觀者,相比之下,“泰特”接待的參觀者高達410萬人次。
但是如此旺盛的人氣,卻令“泰特”的主管頭疼不已,因為它改建自一座廢棄的發電廠,在原先的設計方案中,每年可接納的游客量僅為180萬人,而目前的參觀者數量比預期翻了一番還多,令美術館不堪重負。而且從容量上來說,美術館限于空間,僅展出了全部收藏的30%。如今,美術館不僅無法為慕名蜂擁而來的參觀者提供足夠舒適的參觀環境,而且展品數量上也無法滿足參觀者日益上升的需求,擴建勢在必行。
今年4月,擴建申請得到了英國政府許可,擴建工程由2001年普利茲克建筑獎和2007年IBA皇家金質獎章的獲得者、瑞士建筑師雅克?赫爾佐格(JacquesHerzog)和皮埃爾?德?梅隆(PierredeMeuro n)擔綱設計,“泰特”原館享有盛譽的改建工程正是由他們設計的,同時他們也是2008年北京奧運會主體育場“鳥巢” 的設計者。
1995年,年輕的赫爾佐格和德?梅隆應邀設計泰特現代美術館。他們最大限度地利用發電廠原有的磚結構建筑,尊重并保留了其古典建筑的風格。原來在發電廠里有一個巨大的渦漩車間,高35米,長152米,就像一個碩大的鍋爐房,他們把這里改造成既可舉行小型聚會、擺放藝術品又具有主要通道和集散地功能的大廳,觀眾從這里乘扶梯上樓。他們在主樓頂部加蓋了兩層高的玻璃盒子,不僅為美術館提供充足的自然光線,還為觀眾提供羅曼蒂克的咖啡座,人們在這里邊喝咖啡邊俯瞰倫敦城。在巨大煙囪的頂部,他們又加蓋了一個由半透明的薄板制成的頂,每當夜晚,從“煙囪”射出晶瑩的光芒,整座美術館恍如一座燈塔。
1995年的改建,由于成功地把工業區變成了泰晤士河沿岸的文化新地標,而使得赫爾佐格和德?梅隆名聲大噪。而此次擴建,較之上次改建,設計更大膽出眾,令人耳目一新,堪與弗蘭克?蓋里的畢爾巴鄂古根漢姆博物館、貝聿銘的巴黎羅浮宮這兩項經典的展覽館改擴建工程相媲美。新展館就像是一個用巨型玻璃箱堆疊而成的金字塔,并且是一個不規則的、外形被扭曲了的金字塔。其空間組合的多樣性,不僅增強了建筑本身的觀感,也體現了未來派的設計風格。有評論說,“泰特” 新館就像是小孩子隨意壘起的玩具積木。對于這個奇特的建筑造型,赫爾佐格和德?梅隆詮釋道:“它仿佛是金字塔被消蝕的狀態,然而在此過程中,它似乎又在逐漸顯現?!?
雖然建筑外表給人某種零散之感,但建筑內部的每間房間,因為大多數是展廳,所以設計成疊放式,各個迥然不同的部分緊密相連、渾然一體,因此在復雜的空間中給人一種錯落有致之感。新建筑的發散性、實驗性和非連續性,與那座以老發電廠為基礎的老館的明確性、封閉性和單一性既相互對照又互為補充。赫爾佐格和德?梅隆自信滿滿地說,這座“金字塔”建成后將取代老館中著名的“渦旋車間”,成為“泰特”的“新名片”。
“泰特”擴建工程將耗資2.15億英鎊,明年正式開工,預計于2012年倫敦舉辦奧運會之前竣工。新館有11 層,高76米,設有10個展廳。擴建之后,新增空間2.3萬平方米,總面積增加60%,包括3個大平臺,能分別俯瞰倫敦全景、新泰特廣場(TateSquare)和“渦漩車間”。內部除了展廳,還包括酒吧、餐廳、6間咖啡館、兩間商店和幾間教室。
泰特現代美術館館長尼古拉斯?塞羅塔爵士(SirNicholasSerota)說:“這座看起來頗具戲劇性的玻璃建筑,不僅在城市規劃方面提供了一個嶄新的思路,而且為美術館今后的操作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據塞羅塔爵士介紹,擴建后的“泰特”將為更多的現代和當代藝術品提供展示空間,還將在新館的中心位置開辟學習和互動的空間。
建成后,新館將位于整座“泰特”的西南角。目前“泰特”的南面沒有入口,這使它與南邊的環境割裂開來。新館建成后,將在南邊開辟一個入口,形成一條“南北街道”,穿越新館,讓南邊的環境與藝術館的聯系更密切。此外,新館無疑也將促進整個倫敦眼(LondonEye,世界上最大的觀景摩天輪)與設計博物館(DesignMuseum)之間的泰晤士南岸(SouthBank)區域的重建工程。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