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文物”與旅游文化建設
“造文物”與旅游文化建設
“造文物”與旅游文化建設
目前,許多地方都在利用自己的地理、人文優勢,大興旅游景點建設。隨著旅游景點建設,便有旅游文化建設的問題。如果說,確能依據地方特色,把旅游文化搞的多姿多彩,對旅游事業的興旺倒是大有裨益的。只可惜,一些人由于文化素質不高,或因掙錢心切,類似“造文物”、爭奪名人之類的事也時有發生了。
記得有次到一個山區去,當地的領導帶我們去看了一座修的金碧輝煌、香火甚盛的神廟,興味頗濃地對我們說“這是本縣的主要文物?!痹儐栔拢街@個神廟供奉的是無可稽考城隍爺。我問:“過去這里有廟么?”答曰:“許久以前,這里曾有一個小廟,因水旱災害,坍塌已數十年。”既已坍塌,何以要重修呢?”他正兒八經地答:“保護文物么!”這一答真令我不禁愕然。
所謂文物,按的理解,指的應是埋藏于地下或留在地上的歷史文化遺物。諸如能反映古代社會的紀念物、建筑物,具有科學、歷史、藝術價值的文化遺址、墓葬等等;各個時代具有較高藝術價值的藝術品、工藝品(古董、古玩),以及能反映古代社會制度、社會生產、的有代表性的各種實物。把修神廟理解為“保護文物”,豈非怪事!
上述事實只能說是跡近“造文物”。幾年前,筆者去某地參觀了一回宋陵。這宋陵確實頗有氣勢,幾座聳立在曠地里的山包,據說葬下了北宋王朝幾個皇帝的靈柩,宋代名相包拯、寇準也有衣冠冢留此云云。山包前對這陵園門口有兩行長達百米的石人、石像,森林然??催^后,我真以為是到了壯觀的古代皇帝陵園,只是對它沒有一個明確的范圍,農民把麥子種到陵園內感到大惑不解。事隔一年之后,偶然在報刊上讀了知情人的文章,才知道所謂“宋陵”是當地有關方面為了招徠旅游者,仿明陵修造起來的。明白了真相,頓覺不是滋味。
于今,這種“造文物”之風似乎有蔓延之勢。報載,一些地方都在大興土木建造歷史名人的駐足點,關云長被害的地方,蘇三起解中蘇三蹲過的監獄,張飛賣過肉的店鋪,楊貴妃洗過澡的浴池,甚至西門慶飲過酒的酒樓,據說都有人不惜耗巨資把它建起來,似乎只有這樣才能顯示旅游點的古文化氣息。與此同時,為爭名人,有些地方也鬧的沸沸揚揚,從諸葛武侯到孫子的故里,以至徐福到東瀛去的出??诎?,一些地方或請有關學者引經據典,或召開學術討論會加以證實,非把名人占為己有不可,最后則煞有介事地動手修紀念館,弄得不亦樂乎!
興許是東西文化的不同。據說,國外對于歷史名人到過的地方,往往只是掛上一個牌匾,既紀念名人,又招徠顧客,而我們卻一定非化大把錢來修建樓堂館所不可。
認真地說,旅游文化的涵蓋面很廣,人們也不一定只把眼睛瞪著歷史掌故,瞪著古跡(當然維修、保護古跡是必要的),諸如山川美景、園林建筑、宗教民俗,乃至旅游區的娛樂、吃、住、行等等都有不少文章可做??蓻r,各個旅游點還應有自己的特色,又何必一定要勞民傷財地在古人身上做文章呢?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