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品拍賣進入盤整期
藝術品拍賣進入盤整期
藝術品拍賣進入盤整期
近日,滬上的春季藝術品拍賣會在拍賣公司的一片收槌聲中告一段落。仔細看來,上海今年的春拍成績并不算好,除了上海朵云軒、上海敬華以及上海道明等拍賣公司取得較好的成績之外,不少拍賣會的成交率均不理想,有些拍賣會流拍率不低。
業內人士指出,今年滬上藝術品市場之所以威力不足,主要有幾方面原因,同時也表明藝術品拍賣在經歷了前幾年的火熱后正進入盤整期。
前幾年市場藝術品過熱
2005年幾乎可以說是藝術品收藏市場最精彩的一年,國內三大藝術品拍賣巨頭之一的中國嘉德秋拍成交價為6.97億元,相比上年4.8億的成交額上升了2億多元。當年7月,佳士得的“中國陶瓷、工藝精品及外銷工藝品”拍賣會上,一只繪有鬼谷下山圖的中國元代青花罐以1568.8萬英鎊(折合人民幣2.3億元)成交,成為全世界最昂貴的中國陶瓷藝術品和亞洲最昂貴的藝術品。同年10月,蘇富比的秋季單件專品拍賣中,一件清乾隆皇帝御制的“乾隆琺瑯彩古月軒題詩花石錦雞圖”雙耳瓶,以1.15億港元成交。在這個整體環境大熱的情況下,藝術品的價格一步步走高。
房產和股市上半年走高
與拍品價格持續攀升的情況相對應的是,股市在持續低迷數年后,于2006年下半年忽然發力,股指、成交量均不斷創出新高。今年以來,即使股市經過幾次波動,但仍吊足了市場的胃口,不少投資者將資金投入股市,以期博得較高的收益。而由此引發的基金等產品的投資熱也吸引了大量的資金。
同時吸引大量資金的還有逐步回升的房市。業內人士指出,房市在經歷了去年的冷靜期后今年開始逐步回升,雖然波動不如股市明顯,但房市的回報顯然更為穩健,這對一部分有資金實力但風險承受力不高的人十分有吸引力。由于資金在房市和股市兩方面被分流,很多藏家沒有更多的資金投資藝術品,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藝術品拍賣市場。
匯率升高境外買家止步
一直以來,國外資本也是藝術品市場的重要投資源。由于西方人對中國文化比較推崇,以及國內的名家作品價格相對國外大家的作品要便宜許多,因此境外投資者士也樂于參加國內的藝術品拍賣會,甚至有不少外資銀行涉足藝術投資市場。譬如瑞士銀行就在世界各地搜羅最好的藝術品,從事收藏交易,并以此影響藝術品的價格。美國的花旗銀行也很早就開始收藏投資,由于這類銀行的藝術品收藏往往是從創業者的個人收藏開始,爾后隨著企業的規模擴大而形成龐大的資金群。
但今年以來,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一直在緩慢上升,造成境外資本投資國內藝術品的成本上升,不少境外投資者干脆當起了看客。
藝術品市場需去偽存真
先有雞還是先有蛋,這是個解答不了的難題。跟這個難題相仿的是,是藝術品市場假畫太多造成了藝術品市場趨冷,還是藝術品市場太冷造成了假畫泛濫。拍賣市場有個有趣的現象,這個現象跟股市和房市都不一樣,那就是假畫。
房市會跌,但只是在一定范圍內浮動,股市也一樣,再跌也會有個底。但假畫則不一樣,如果投資者走眼買到假畫,其結局基本上是從天堂掉到地獄,價值五十萬的畫頃刻間可能只值五千,并且沒有反彈的余地,這種巨大的風險讓新手投資客不敢輕易出手。
此外,由于滬上一些拍賣行征集拍品的渠道不多,因此很難征集到真正的好東西,對買家的吸引力有限。據了解,近期的藝術品市場盤整,還包括一些拍賣行的盤整,并且這種情況仍將持續一段時間。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