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30年代德國蔡司廠生產的康泰弗萊克斯(86024)135型高級雙鏡頭相機
我國的老相機收藏早在解放初期就已出現,而作為一種被人們廣泛認同的收藏品,則是20世紀80年代以后的事。攝影記者出身的藏家金鐵路就是從上世紀80年代后期開始收藏老相機的,他認為老相機有一種內在的文化,無論是做工還是造型,都讓人著迷,老相機在他看來不僅僅是工具,還是精美的工藝品,把玩不同時期的相機讓他體會到無窮的樂趣。
北京收藏家協會相機鐘表專業委員會主任沈銘認為,老相機是一個寶貴的實物檔案,是一個時期方方面面的記錄,社會的、文化的、技術的烙印都在上面。每把玩一架老相機就是回顧一個時代,從中可以感受到一個時代的特征。比如“文革”時期北京相機廠的北京牌相機(長城牌前身),有一版上面有“為人民服務”的字樣,20世紀上半葉德國進口到中國的部分相機上有“為中國制造”的字樣。一架相機就是一段歷史,都有豐富的文化內涵在里面。
升溫不久卻又低迷
值得注意的是,我國的老相機收藏在上世紀80年代末到90年代中期迅速升溫以后,近兩年市場卻陷入了低迷狀態。
沈銘認為,國內老相機拍賣行情走低基本透露了老相機收藏市場的狀況。1991年,北京拍賣行舉辦了第一場相機專場拍賣會,大獲成功,激發了國內的相機收藏熱,相機收藏愛好者激增。1994年,嘉德公司加入相機拍賣的行列,每年春秋各舉辦一次鐘表相機專場拍賣。但是從1998年到去年春季,相機的市場份額逐步縮小。去年秋季,相機完全淡出拍賣市場了。現在的情況是“有價無市”,買和賣都比較困難,估計這種狀況還得持續一段時間。
嘉德公司的相機拍賣負責人梁為民坦言,相機收藏這兩年感覺有所滑坡。他認為,目前的市場狀況主要是由于國內相機收藏群體相對較小,導致老相機的流通性不大,進的不多,出的也不多,人群比較固定。再加上相比字畫、瓷器,相機的觀賞性、裝飾性不強,對專業知識的要求又比較高,無形中提高了相機收藏的門檻。
記者近日走訪北京五棵松攝影器材城的多家老相機店,也印證了這一狀況。東方相機屋的老板趙俊毅說,現在收藏老相機的主體是上世紀80年代開始喜歡相機的一群人,四五十歲的居多,年輕一代的收藏群體還沒有形成,或者說正在形成,現在正處于青黃不接的時候,數碼相機的出現又沖擊了傳統相機市場。正在一家店里挑選鏡頭的李先生長期收藏國產相機,他告訴記者,國外的相機收藏氛圍要濃厚得多,有不少相機博物館,也有專門的相機收藏指南,國內的相機收藏還不夠成熟,特別是不少國產相機的價值沒有被充分認識,很多藏品流到國外市場。
專家認為,現在市場處于低迷時期,價格相對較低,對于收藏者來說是一個很好的入藏時機,如果對老相機收藏確有興趣,可以及時購入一些自己喜歡的藏品。
明確計劃精挑細選
沈銘指出,收藏老相機首先要選定目標,明確計劃。要么作專題收藏,把某個系列、某個類別都收齊了,比如徠卡專題、柯達專題、俄羅斯專題、國產專題等,專題里面還可以再細分,比如國產專題可以分為120系列、135系列,或者“文革”系列,這些單個藏品價值不大,成系列之后就是一段歷史的見證;要么泛藏,專收精品相機,比如蔡司公司的康泰時相機在上世紀30年代以前的產品收藏等級都是三星級或以上。但精品相機的價格相對較高,收藏者應根據自己的經濟實力和興趣點確定最適合自己的收藏計劃。
專家認為,并非所有的老相機都具有收藏價值。挑選時應把握四個原則:
第一,品牌知名。比如阿爾帕,用鐘表工藝生產相機,極有收藏價值;徠卡、祿萊在上世紀60年代以前的產品,上世紀50年代以前的蔡司系列產品,都很有價值;上世紀30年代的柯達相機,還有個別日本產品,如尼康Ⅰ型現在價值40萬元以上,SP型也在10萬元以上,佳能早期的佳能·漢斯系列,還有早期小西六公司的產品,也都有一定的收藏價值。
第二,有特定的歷史意義。像“紅旗”、“東風”,是“文革”時期的特定產物;像徠卡M3,設計上有獨特之處,以前鏡頭是用螺絲口擰上去的,從這款開始改成卡口;還有一些造型或者細節上有特殊之處的,或是特定人物使用過的,都很有收藏價值。
第三,產量小。“物以稀為貴”,產量小的產品更易保值,這些都要找相關記錄查看。比如,日本相機普遍產量較大,只有上世紀初—二戰期間日本相機工業啟蒙時期的一批產品產量較小,有收藏價值。
第四,品相好。金鐵路認為,沒有使用價值的相機是“死”的,挑選老相機時一定要檢查快門、鏡頭,要收那些有使用價值,外觀新、完整率高的相機。除了機身、鏡頭系列,還有閃光燈、濾色片、膠卷筒、片盒、皮套和各種附件,購買票證和說明書等齊全的更好。
相機的保存也很有講究。沈銘提醒相機愛好者,老相機買回來后一定要擦拭干凈,甚至可以用鞋油對飾皮進行打油處理,然后放在書柜或者玻璃柜里,不要完全密閉,保持通風。相機本身很矛盾,鏡頭需要干燥,機身又怕干燥,有條件的話將鏡頭和機身分開存放比較好。
心態平和謹防誤區
專家指出,老相機收藏容易步入兩個誤區,一是急功近利,一是盲目跟風,應當調整心態,做喜好型收藏、研究型收藏。
沈銘認為,收藏相機首先要明確目的,是重在投資還是重在鑒賞,不要盲目進入。老相機的升值空間不如字畫、瓷器大,增值有限;周期也比較長,一般十年為一個單位,字畫則是一年一個單位。老相機保存也比較難,保存不當很容易影響它的收藏價值,沒有濃厚的興趣很難做好老相機的收藏。
金鐵路認為,相機收藏需要時間的沉淀,不能跟風投機,人云亦云,別人炒什么自己就買什么。應該多學習,多研究,才能找到有升值空間的產品。目前國內相機收藏市場上,精品、名品很難買到,像“紅旗20”前兩年拍賣會上還能見到,現在市場上都很少現身。而有些現在還不是很熱的產品,特別是產量小的稀有產品,價格不高,其實很有升值空間。
據專家介紹,國內老相機收藏目前主要集中在京津滬三地,廣州、成都和東北地區也有不少藏家。北京的老相機市場主要集中在五棵松攝影器材城,馬連道攝影器材城和潘家園舊貨市場也有一些攤位固定經營老相機。上海的老相機銷售主要集中在上海火車站附近的環龍商廈三樓照相器材批發市場。老相機收藏的一大優點是贗品很少,市場上有少量用俄羅斯相機改裝的徠卡鍍金相機贗品,但是做工很糙,容易辨別。
 |
法國1852年制造的達蓋爾式立體相機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