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在家門口可欣賞高雅藝術
居民在家門口可欣賞高雅藝術
居民在家門口可欣賞高雅藝術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在南山區,如今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不再僅僅現身于高貴的殿堂,而是與普羅大眾息息相關,百姓在家門口就可以享受到文化盛宴。近年來,南山區以增強公共文化產品和服務的生產及供應、滿足群眾的文化需求為落腳點,大力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設,通過創新實行公益文化活動社會化運作、積極扶持民間藝術團體和鼓勵精品創作等途徑,努力實現市民的文化權利。
最近,天氣炎熱,晚上回到家,南山街道居民陳先生一家人不想呆在家里看電視,做什么呢?陳太太拿起一本社區工作站派發的小冊子《南山區2007年下半年公益文化活動一覽表》,看了之后決定:“我們到社區看免費電影去!”原來,小冊子提供了這樣一條信息:今年7月至12月,南山街道、南頭街道將舉辦300場電影進社區巡映活動。
記者了解到,今年以來,南山居民或者游客,在居住的社區或者是下榻的酒店,都可以拿到類似的一本小冊子,介紹近期所在轄區街道舉行的各種文化活動,成為大家參與文化活動的有效指南。通過這本小冊子,細心的人還會發現,今年南山區的社區文化活動比以前明顯增多了,節目形式更加多樣了,節目內容更加豐富了,節目檔次大大提高了,更重要的是許多高雅文化走進了社區,居民在家門口就可以享受文化盛宴。
南山區社區文化活動日益紅火的動力何在呢?該區文化部門負責人告訴記者,這與該區適時制定相關政策,有效調動和引導社會力量參與公共文化活動密不可分。在具體操作上,南山區通過實施公益文化活動社會化運作、扶持群眾社團保護民間文化、鼓勵精品創作獎勵優秀作品等方法,大大增強了文化產品及服務的生產和供給,不斷滿足群眾的文化需求。據悉,今年該區的公益文化活動將比去年增加一半以上,受益居民大幅增多。這是南山區致力建設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實現市民文化權利的重要體現。
社會化運作豐富群眾文化活動
說到公益文化活動,在很多人的腦海里,既然是公益的,那都是政府的事,是政府部門及下屬文化事業單位自己在承辦。而群眾的評價是,這些活動的內容相對比較呆板,沒什么看頭。南山區文化部門充分認識這一點,有關負責人表示:“近年來,由于公辦文藝團體的逐步老化和文化事業單位體制和機制的固化,舉辦文化活動越來越吃力,難以滿足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但與此同時,民間的文化公司不斷涌現,文藝社團不斷壯大,如何調動這些社會資源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成為南山區文化部門積極考慮的問題……”
“元宵節慰問收容教育所文藝演出活動,最高競價3萬元,有誰出價低于3萬的嗎?”“2萬5!”深圳市蔚藍天空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第一個應價。隨后應價聲不斷,“2萬2”“2萬”“1萬5”“1萬2”……今年1月27日下午,一場別開生面的公開競價活動在南山區政府大樓C0202會議室舉辦,2007該區第一期5場公益文藝演出及200場電影放映活動向社會誠邀承辦者,誰所需的經費低誰就取得承辦權。原來,在新形勢面前,南山區文化部門大膽創新,提出“公益文化活動實行社會化運作”的新模式。當天的招標活動,就是南山區打破“公益文化活動公家辦”局面,第一次“吃螃蟹”的嘗試,邁出了政府部門向社會購買文化活動的第一步,推動了政府從“辦文化”到“管文化”的轉變。
據介紹,公益文化活動實行社會化運作的主要做法是,除保留少數重大節慶演出項目外,將大量公益文化活動的選擇權交給社會,交給群眾,通過媒體公告,面向社會征集活動項目。向社會征集到項目后,南山區通過組織評審小組進行篩選,最終確定為年度公益文化活動項目,然后向社會公布,列明項目內容、要求、時間和申辦資質,進行公開招標。最后,通過組織公開競價會,委托拍賣公司進行現場公開競價,價低者取得項目承辦權。由于公開競價的項目競爭激烈,不少項目成交價僅為起拍價的35%,如一些過去花一兩萬元經費的慰問演出現在三四千元就夠了,大大控制了活動成本。
據了解,2007年,南山區財政全年安排文化產品采購經費1000萬元,通過兩次公開招標(評標和競標),共成交47個活動項目,合同金額660萬元。從目前情況看,項目運作順利,活動內容更豐富,活動形式更多樣,同時降低了活動成本,更受群眾歡迎。陳先生一家能夠在社區看到免費的電影,正是由于南山區通過公開招標的方式,由藝影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取得承映權,于7月至12月在南山街道及南頭街道各社區進行300場電影巡演的緣故。
南山區公益文化活動的公開招標,激活了文化市場,今年一月份的首次招標活動,吸引了來自全市的27家文化企業、文化事業單位及各類社會團體積極參與。4月份,南山區又成功舉行2007年第二期公益文化活動項目競標會。經過近兩個小時的激烈競標,有23個項目的承辦權被15家單位分別取得。記者留意到,競標成功的23個項目原來的標底價總共301萬元,通過競標,中標價總共為146.45萬元,這意味著南山區政府舉辦這些公益文化活動的實際成本比預算降低了154.55萬元。
扶持文藝團體加大文化產品供給
在南山區桃源街道龍聯社區,很多老人都是京劇迷,不少人在京劇表演上有一定的造詣??墒?,由于缺乏活動場所和資金扶持,他們一直處于散兵游勇狀態,他們的組織也沒能得到進一步的發展,京劇文化也沒能在這里得到弘揚。然而,2006年,幸運之神眷顧了他們,南山區政府向他們伸去了援助之手,區文化局從扶持南山區傳統民間文化項目及群眾文藝社團經費中調劑1.5萬元給龍聯社區,作為組建該社區京劇表演隊的扶持經費,同時,區政府還協調桃源辦文化站,把社區大舞臺提供給龍聯社區京劇表演隊作為表演場地。如今,這支表演隊成為了南山區一顆璀璨的明星。就像扶持龍聯社區京劇表演隊一樣,扶持民間社團弘揚傳統文化如今已經成為南山區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實現市民權利的一項重要內容。
據悉,早在1999年,南山區就扶持過一批民間文化項目。近年來,這些項目中有的由于經費緊張,人員老化,瀕臨失傳;有的卻組織有序,隊伍壯大,發展態勢良好。為使這些優秀的民間文化項目得到充分的保護、傳承和弘揚,南山區于去年制定了《傳統民間文化項目及群眾文藝社團扶持方案》,投入資金共79萬多元,對桃源長源社區的舞麒麟、南頭大新社區和南山南園社區的醒獅、蛇口南水的客家山歌、沙河的印尼舞蹈、招商的腰鼓等5個民間文藝項目和20個文藝社團進行了扶持。
記者了解到,舞麒麟60年前傳入長源村,原為村民們農閑時自娛自樂,現為節慶表演活動,深受百姓歡迎,去年南山區對長源社區舞麒麟項目扶持5萬元。醒獅表演始于明清時期,200多年來,每逢年節、慶典,民間老百姓都喜醒獅表演助興。南山區南園醒獅是深圳市惟一一支用七星鼓的獅隊(黑獅),但由于經費緊張,一度處于青黃不接狀態;大新醒獅則發展良好。對這兩支醒獅隊,區政府各扶持4萬元。南水社區客家山歌發展已有20多年,是地地道道的南山本土文化,每年蛇口“姊妹節”期間,社區居民通過演唱客家山歌表達對親人、家鄉的思念和祝福,該項目則獲得了4萬元的經費支持。印尼舞流傳于印尼民間,1960年由于印尼政府排華,大量印尼華人返回祖國,此舞蹈隨華僑流傳于南山區華僑城一帶,深受深、港、澳廣大僑胞及社區居民的喜愛,區政府去年對此項目支持4萬元。打腰鼓是民間百姓喜愛的一項活動,既可以強身健體,又可以表演,招商街道腰鼓隊組織有序,定期訓練,目前已發展成打腰盤鼓,具有一定特色,區政府去年扶持經費為2.5萬元。
據悉,去年以來南山區還扶持了南山區老干部藝術團、南山《荔風》雜志文學社和南山半島國劇社等6個區級、11支街道級以及3支駐區單位文藝社團。20支隊伍共投入56萬元,主要用于其聘請指導老師、組織訓練、購置演出服裝等費用。今年,該區又對文藝社團的專項活動給予資助,對列入公益文化活動的項目優先采購,有力促進了群眾文化活動的開展。據統計,目前,南山區比較成熟的,能定期開展活動的群眾文藝社團共有近80個。
2007年春節,南山啟動“外來青工文化節”,為外來青工推出文藝演出、電影、游園等文化活動300多場。
南山通過“當代藝術進社區”活動將深圳原創藝術作品和藝術家送到社區,拆除了先鋒藝術和大眾之間的柵欄,社區居民在家門口就能看到高雅藝術。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