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維納斯的誕生(TheBirthofVenus)作者:波提切利Botticelli年份:1485年尺寸:172.5x275.5cm出處:意大利佛羅倫薩烏斐齊美術館GalleriadegliUffiziinFlorence疑似作品在匈被發現
據匈通社報道,近日文物修復專家在匈牙利北部城市埃斯泰爾戈姆一座宮殿的廢墟里發現了疑似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著名畫家桑德羅·波提切利的壁畫作品。報道說,這是一名女性的全身像,表現了文藝復興時期人們傳誦的“四美德”中的“第四美德”(即節欲)。壁畫位于15世紀下半葉匈牙利大主教維泰茲·亞諾什工作的房間里。這位大主教曾邀請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畫家弗拉·利皮及其弟子到匈牙利為他創作,而波提切利曾在利皮的畫室學習。
據報道,匈文物修復專家已在這座宮殿的廢墟里工作了7年,目前共在那里發現4幅壁畫,均為創作于15世紀下半葉的女性全身像。經使用科技手段對畫中女性的臉部特征進行比較分析,這些專家認定其中一幅的風格酷似波提切利的作品。但這些專家同時表示,目前他們尚無法確定波提切利本人是否到過匈牙利。據介紹,目前已知的波提切利畫作中只有4幅壁畫,而且全部在意大利。
充滿“時代感”的《維納斯的誕生》
《維納斯的誕生》是文藝復興時期畫家波提切利的杰作。在中世紀嚴格的思想控制下,希臘、羅馬神話中美麗的愛與美之神維納斯,被看作“異教的女妖”而遭到焚毀。
到了文藝復興時期,為了沖破思想的禁錮而向往古典文化的意大利市民們,卻覺得這個從海里升起來的女神,很像是一個新時代的使者——她把美帶到了人間。
《維納斯的誕生》似乎可以作為體現這樣一種“時代感”的例子:裸體的維納斯像一粒珍珠一樣,從貝中站起,升上了海面,她的體態顯得那么嬌柔無力。
畫面左上端有風神把春風吹向維納斯,而春神弗羅娜則在岸上迎接她。十九世紀英國著名美學家羅斯金說過,波提切利的老師菲力浦·利皮最善于畫百合,“可是要畫玫瑰那還是要讓他的學生。”在這幅畫上,波提切利果然也畫了許多玫瑰,在輕風的吹送中,繞著維納斯窈窕而柔和的身姿飄舞。洋溢著青春生命的肉體,美麗嬌艷的鮮花,在當時是作為向宗教禁欲主義挑戰的形象。畫面上維納斯臉上掛著淡淡的哀愁,胸中似乎含有不可言傳的、精神的、近乎理想的愛。因此,誕生似乎并不帶來歡樂,反而有點悲劇味道。畫的背景是一片伸展無邊的海水、肥沃的土地和茂密的樹林,維納斯的步子仿佛沒有承受重量似的顯得飄逸,好像處于有推動力的旋律之中。這個維納斯作為美和愛的化身,有著嚴肅的含義。
波提切利(SandroBotticelli1445~1510)
桑德羅·波提切利是15世紀佛羅倫薩畫派最后一位畫家。波提切利的作品富有詩意、充滿優美曲線、別具一格。使他成為了那個時期最負盛名的藝術家之一。他的許多作品從內容上看也顯得寓意深刻,構思復雜,如他的《誹謗》、《春》等作品即是如此。但還應看到,他有一些畫是以另一種心情表現的,特別是那些歌頌圣母的宗教畫,構圖也很特殊,這里的《圣母頌》就是一例。在這里,他破例地采用圓形構圖,不僅造型上別有一番情趣,對以后歐洲繪畫藝術形式的影響也較大。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