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廊“包裝”畫家 首重誠信次看畫品?
畫廊“包裝”畫家 首重誠信次看畫品?
畫廊“包裝”畫家 首重誠信次看畫品?
時間:2007-08-11 00:00:00 來源:
名家
>畫廊“包裝”畫家 首重誠信次看畫品?
|
| 女孩頭頂林書杰(右)的作品亮相———這也是“包裝手法”之一嗎? |
|
多見一朝成名趨利私賣者,畫廊“很受傷”
中國美院博士生林書杰書畫展昨天在廣州文理一堂舉行。這是這位年輕人第一次被專業畫廊包裝推出,這也是文理一堂首次出手包裝畫家。
畫家“誠信”是稀缺資源
“我和畫家合作,最重要的是畫家要講誠信,人品要好,自然,作品也要好。”文理一堂經理林偉文說。
三個關鍵詞里“講誠信”排在第一位,足見“講誠信”的稀缺。林偉文說,畫得好的不在少數,但真正講誠信的不多,“這是中國不少畫家的一種通病,也是畫廊在包裝畫家時遇到的最大困難。”林偉文說。
記者問林書杰:假如文理一堂出價3000元購買你的一件作品,但在合作期內其他人卻給你30萬元,怎么辦?林書杰堅稱“不會轉讓”。如何保證?林書杰說,這種承諾的基礎只是道德操守。至于能不能做到,并沒有明確的書面條文約束。據林偉文稱,前段時間,有個法國朋友過來,看上了一名油畫家的作品,林偉文“拿出江湖義氣”,要把他帶到畫家家里買畫,誰知道對方一個勁搖頭。“假如是中國買家,估計早就千方百計套畫家的聯系方式,偷偷上門‘砍價’去了。”林偉文說,“外國人的概念里,到畫廊買畫而不是到家里買畫是游戲規則,他們只認游戲規則;而我們大多數人沒有遵守和約的意識。”
做做“包裝畫家”的試驗
關于這次合作,林偉文希望兩年內林書杰的作品價格均由其掌握,不管市場上林書杰作品的價格翻了多少番,依然能夠以最初價格得到其作品。
這是一個大家都覺得敏感的話題。林偉文說,“很多畫廊包裝畫家,操作成功了,價格上去了,畫家往往一腳把畫廊踢開,在合作期內就自己賣畫去了。”林說,畫廊和包裝畫家之間的誠信問題,是一個大難題。但畫廊包裝畫家是必由之路,是“國際慣例”,否則就成了畫店。林偉文希望在林書杰身上做做試驗。“我們采取了類似娛樂圈的做法,讓社會知道有林書杰這個人。”林偉文安排林書杰出席一些公開的高層次的文化活動,有高層領導參加,林書杰出場揮毫的時候,有鎂光燈射著。“包裝一個畫家費用不菲。”
林書杰自然理解。但被包裝畫家不遵守合約不僅僅是畫家的問題,而是社會問題。比如有親屬囑咐創作然后再轉手,畫廊能夠監控嗎?畫家能拒絕嗎?林書杰坦言,面對“人情”,他還是要掂量一下的。
最終,林書杰沒有和文理一堂簽訂任何形式的書面合同,有的只是口頭約定。這種沒有制度保證的互動關系,究竟能夠走多遠?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