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羽南探索超視覺繪畫
毛羽南探索超視覺繪畫
毛羽南探索超視覺繪畫
時間:2007-08-11 00:00:00 來源:香港大公報
名家
>毛羽南探索超視覺繪畫
 |
在結束了北京的展覽后,「超視覺繪畫探索──毛羽南繪畫邀請展」來到上海,這也是著名畫家毛羽南的作品在赴巴黎展出的前站。毛羽南,筆名墨人,一九五五年生于江蘇宜興,和徐悲鴻是老鄉,他畢業于中國人民大學、中央美術學院,一九八八年入中國畫研究院工作。
從「常視覺」到「新視覺」
毛羽南的繪畫歷程共有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突破「常視覺」。他發現歷史上的繪畫作品,南派靈秀,北派粗獷,他以扎實的傳統筆墨功底結合了南北兩派之長創作了一大批雄秀之作,且突破了傳統,受到了專家的好評。劉海粟曾經評價:羽南的畫既大氣又靈秀,而且有想法,很難得。
第二階段,創新「新視覺」。毛羽南認為南北畫風的結合只是繪畫形式的改變,類似嫁接,繪畫作質量量的提高必須內容要有新意。于是他走進了實驗室,登上天文臺,擴大自己的視野,在顯微鏡及天文望遠鏡里他發現了微觀及客觀世界的精彩。他把宇宙、星空、星云及細胞、細菌基因作為題材,創作了一批常人沒有見到的新視覺作品。人民美術出版社為他出版了《羽南畫集》,在藝術界引起了注目。李可染稱贊羽南的畫有新意、且用墨用色很好,大有潛力。
難得胡涂掌控慣性
第三階段,探索「超視覺」。毛羽南是不斷創新不斷探索的畫家,他又走進中科院結交了一批科學家,發現人的眼睛很局限,只能看到物質的七十分之一,視覺以外的客觀存在是無限的,如氣味、聲音、味道、磁場、思維、靈魂等等,視覺都毫無感知。他和科學家一起討論、實驗,花了近十年的時間探索,畫出了一大批超視覺作品,如花之香、風之涌、琴之聲、人之思等等。吳冠中看了他的畫說:「你畫出了我想畫的,就這樣畫下去,很好。」
在展覽開幕前夕,毛羽南對記者暢談了他的藝術創作心得。關于繪畫的基本功,他認為最高境界是學會「不會」。他說,「難得胡涂」是鄭板橋為官處世之心得,中國書畫與此同理。在筆墨功力過硬的基礎上,要表達毫無功力的筆墨,且要通篇自然協調,是對基本功的更高要求。
書畫基本功是平時實踐的積累。就筆墨技能而言,也可以說是執筆慣性的積累,慣性的大小反映筆墨的功力程度。那么如何在有慣性的執筆過程中,又不受慣性的約束,或者要慣性不定向化,全方位化,這是對基本功的更高要求。故掌控慣性,學會「不會」是書畫基本功的更高層次和必要途徑。
涉獵廣泛藝術相通
在毛羽南看來,藝術家什么樣的性格,就有什么樣的作品風格,性格是風格之母,風格是性格的再現。風格不同于形式,形式可千變萬化,風格不可強求。他說,真正好的酒,氣味平和,真正大智大慧者形貌如常,所以真正好的繪畫作品氣息也清淡平靜,但這種平靜非簡單之平靜,是在自然中提煉后,升騰到一定高度又歸復自然的平靜,它與自然的氣息又重新相匯相和,這種平靜的氣息之美是自然美,自然之美亦為大美也。
毛羽南涉獵廣泛,自幼喜好書法、音樂、戲曲、表演,對哲學、美學、心理學、人文社會學都有興趣,特別注重藝術與科學的結合。他認為藝術作品可分為三個層次:光憑技能組織的作品是藝術的軀殼,注入作者情感的作品是藝術的生命,投入作者全部生命和精神的作品是藝術的靈魂。
而談到這次他辦展的作品,毛羽南說,超視覺繪畫展不僅僅是給人們一種美,更希望給大家一種啓示,希望人們不要被自己的眼睛所蒙蔽。當記憶、精神、思維、靈魂都成為客觀存在的物質時,唯心論、唯物論的界限將被打破。
展覽:超視覺繪畫探索──毛羽南繪畫邀請展
展期:即日至八月十日
展場:上海美術館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