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買櫝還珠”這個成語,想必許多人都知道。買下木匣,退還珍珠,往往比喻那些沒有眼力,取舍不當?shù)娜恕5窃谒囆g品投資市場上,買“櫝”卻不亞于買“珠”。 在今年的春季藝術品拍賣會上,清乾隆御制翡翠和闐玉扳指七件連御制詩剔紅紫檀三魚朵梅海水紋蓋盒,以4736萬港元的成交價讓投資者至今難忘。其中除了精美絕倫的扳指之外,那個裝扳指的蓋盒,也是難得一見的珍品,是乾隆皇帝命人專門制作的,這無疑顯示出“櫝”與“珠”在當時的地位不相上下,而從拍賣市場來看,最能顯示出這一特點的,非紫檀雕九璧紋寶盒莫屬了。 在2005年嘉德的一場小型拍賣會上,清乾隆紫檀雕九璧紋寶盒,估價8萬至12萬元,成交價達到了39.6萬元。此寶盒為長方形套盒,蓋與四側面鏟地浮雕九只臥蠶紋玉璧,璧間以紐繩相連綴。由于底子做的極為平整,故更顯出匠人的刀工犀利,繩璧之間極具張力。盒內的設計具有巧思,為乾隆宮廷收藏宮中玉器文玩所特制的紫檀百寶盒,被譽為乾隆皇帝的“百寶箱”。 除了給玉器制作專門的放置容器之外,明清時期放置文房用品的文具盒也是目前拍賣市場上的寵兒。在今年的春拍中,北京保利拍賣行推出的明代晚期黑漆百寶嵌綬帶花卉文具盒,成交價達到了14.3萬元。而在去年春拍的時候,中國嘉德推出的明代晚期黃花梨木錯銀百寶嵌瓊林獨宴圖文具盒,成交價更是高達33萬元。這件文具盒取黃花梨木精料制作,鑲嵌螺鈿、珊瑚、虬角、蠟石、椰殼、玳瑁等珍貴材料,組合成五彩斑斕的梅竹春燕圖案。構圖以宋代花鳥寫生小品畫為立意,生動傳神、氣韻清逸,堪稱絕技,整器藏用得當,保存甚佳。文具盒發(fā)展到清代,其制作更加奢華,同樣是2006年中國嘉德春拍中,一件清乾隆·雙龍戲珠圖戧金雕填文具盒,起拍價12萬元,成交價則達到了27.5萬元,其整體采用戧金彩漆裝飾,髹朱漆,蓋面上描兩種錦地,幾何開光內戧金彩繪雙龍戲珠圖,二龍相視,圍繞龍珠,海水江崖紋為飾,氣勢磅礴。 與放置古玩的蓋盒相比,古人存放書畫的畫盒在制作工藝上也與前者不相上下。在不久前結束的中國嘉德拍賣會上,一件清代檀木雕龍紋畫盒,估價3000至5000元,成交價達到了56000元,其木紋清晰優(yōu)美,盒為抽拉式,堪稱一件文房雅器。 相比書畫、瓷器、玉器的收藏投資,對于放置這些藝術品容器的投資才剛剛起步,對于投資者來說,在買“櫝”的時候,除了要關注其中的工藝,也要關注其保存的完整程度。由于很長一段時間以來,人們往往是買“珠”還“櫝”,因此許多容器放置至今都有了裂紋,這也就大大影響了其投資價值。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