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塞俄比亞國寶化石運美展出引爭議
埃塞俄比亞國寶化石運美展出引爭議
埃塞俄比亞國寶化石運美展出引爭議
埃塞俄比亞國寶、“超高齡”古人類骨骼化石“露西”6日凌晨被悄悄運往美國,開始了它長達6年的美國之旅。不過,這一舉動引發了許多專家的擔憂。在專家們看來,“露西”脆弱的身體并不適合這種長途“跋涉”。
即使是在埃塞俄比亞,為了對化石進行保護,民眾們在“露西”出土后的30多年里也只見過它的兩次真容。在埃塞俄比亞自然博物館里展出的是“露西”的復制品,而“真身”則一直保存在保險庫中。
目前尚不清楚有關方面為“露西”購買的保險金額,也不知道埃塞俄比亞政府將從這次展覽中獲得多少酬金。但政府官員表示,“露西”美國之行所得收入將被用于改善該國博物館條件和修建幾座新的博物館。
美聯社7日報道說,“露西”抵達美國后,將于本月31日至明年4月20日在休斯敦自然科學博物館展出,隨后將被運往華盛頓、紐約等各大城市巡展。不過,負責管理美國國立自然歷史博物館的美國史密森學會已經表示反對將“露西”運到本國展覽。該學會認為,長途運輸會對“露西”造成損壞。
1974年,美國古人類學家在埃塞俄比亞東北部發現了一具古人類骨骼化石。科學家們用化石出土當晚營地播放的甲克蟲樂隊名曲《鉆石天空里的露西》為這具骨骼命名。
“露西”并不完整,科學家們只找到了它全部骨骼的40%。據推測,“露西”屬于一名20多歲的女性,這名女性曾生過孩子,腦容量只有400毫升。科學家們認為,“露西”屬于生活在距今三四百萬年前的南方古猿,是目前所知人類的最早祖先。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