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勤禮碑再造了一個“碑林”
顏勤禮碑再造了一個“碑林”
顏勤禮碑再造了一個“碑林”
唐代大書法家顏真卿的扛鼎之作 “顏勤禮碑”曾被歐陽修《六一集古錄》收錄,自北宋元祐年間忽然神秘失蹤,近千年間不知去向。
1922年10月,劉鎮華任陜西省長時,修葺省長公署(位于今西安鼓樓以東及東北一帶),曾命其衛隊營長何孟庚負責施工。施工中,工人在拆除舊房舍整修地基時,忽然在地下數米深處掘出古碑一通,酷愛金石的何孟庚仔細辨認后確認此碑就是湮沒千年的《顏勤禮碑》。碑石雖已從中間斷裂,但上下皆完好無損?!额伹诙Y碑》現身的消息傳出,當時,人們視為神物復出,當即便有人在坑沿拓印。當時碑陰斷處的“故”字上下可以合攏,筆畫無殘缺?!额伹诙Y碑》出土數日后,劉鎮華命人將碑石移到省長公署前院豎立,“故”字上下接口處已有損傷,不能合攏。6年后移往新城小碑林時,“故”字大部損傷,僅存幾個殘筆。到1948年由小碑林遷至西安碑林時,“故”字已全裂。
1927年10月,宋哲元出任陜西省主席,將省長公署遷至新城以內,而將原來的省長公署改為民政廳駐地。一天,宋哲元到民政廳視察,看到院內巍然豎立著《顏勤禮碑》,突發奇想,欲將《顏勤禮碑》運到新城內,興辦“小碑林”。隨后,宋哲元將遷徙《顏勤禮碑》興辦“小碑林”的計劃呈送馮玉祥,得到馮的贊賞。在馮的支持下,宋哲元命財政廳劃撥專款,于1928年三四月間將《顏勤禮碑》移至新城大樓北東側豎立。接著,又在旁邊大興土木,興建東西廊坊以及碑亭等附屬建筑。然后,又陸續從興平、華陰、蒲城、富平等縣遷來《漢武都太守碑》、《唐述圣頌碑》、《黃庭堅詩書》等38通碑石,一時間,新城內碑碣林立,儼然成為一處重要的人文景觀。
1948年,新城“小碑林”整體遷入西安碑林。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