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扇大師赴京掀起“蘇州風”
制扇大師赴京掀起“蘇州風”
制扇大師赴京掀起“蘇州風”
蘇式扇藝有著悠久的歷史,深受人們的喜歡。多年來,蘇州涌現出了一批批制作扇子的能工巧匠。上周在北京榮寶齋舉辦的“消夏成扇展”,蘇州制扇名家王健攜自制的50多把風格迥異,款式精巧的扇子,在展會上掀起了一股“蘇州風”。
扇子不是過時的道具
此次展覽邀請的扇面繪畫者都是各地有名的書畫家,而王健是其中唯一的扇子制作大師。很多人評價王健制作的蘇扇,品質精良,清新雅致,繼承了傳統蘇扇的精髓。這些扇子各具特色,基本還原了每一個朝代使用過的扇子形狀,完美體現了蘇扇特有的秀麗輕巧的個性,有按照古書記載的內容重新成功復原的合歡扇,也有設計獨特、使用方便的腰扇也叫帆扇,是唐代使用的扇子,還有制作工藝復雜繁瑣的明代塊金扇……這些扇子當中融合了各個朝代的人文元素。對于很多人認為扇子已是“過時的道具”,王健持否定的態度,他認為扇子也含有深厚的文化底蘊,體現了各個時代的轉變,從中可以看到一個時代的風土人情。
扇子也可打造四季品牌
在北京參展期間,很多熱愛扇子的人都愿意出高價購買王健的扇子,甚至有不少顧客允諾出二三萬元買他制作的塊金扇,都被委婉拒絕了。他說,自己不是去賣扇子的,而是想替蘇州扇子打出“品牌”,讓更多的人可以了解制扇這門古老的民間藝術,把它發揚光大,傳承下去。“每天展覽的時候都有很多人過來參觀,我也會在現場向大家詳細介紹有關扇子的使用、制作、鑒賞、收藏等事項,讓大家重新認識這些扇子的價值所在。”在他眼里,扇子更多的是一種傳統文化的象征。
針對現在市場上普通成扇銷路不好,只有在夏天有銷量的狀況,王健認為”扇子不該有季節之分“,特別是當現在市場上空調、電扇對扇子的沖擊越來越大的時候,就要更加強調它的工藝,打出品牌。自去年在上海扇藝術博覽會展覽引起轟動以后,王健針對制扇業相對發達的江南地區,批量生產的扇子多由機器制作,工藝比較簡單,造型變化少,包裝也比較粗糙這一情況,專門為自己的作品設計了商標并進行了注冊,包括扇子的外包裝等細節部分都是獨有的。除銷售量翻了好幾倍之外,也漸漸打出了知名度,特別是這次在北京又取得了良好反響之后,王健對蘇扇工藝的前景十分樂觀。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