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逸飛生前欠畫 張五常將其家屬告上法院
陳逸飛生前欠畫 張五常將其家屬告上法院
陳逸飛生前欠畫 張五常將其家屬告上法院
張五常告陳逸飛家屬引出話題——畫家去世 “訂單”咋辦?
香港經濟學家張五常把陳逸飛的家屬告到了法院,要求其歸還陳逸飛生前欠他的6幅畫,上海第一中級人民法院日前開庭審理此案。據張五常稱,陳逸飛生前曾向他借錢投資,并協定以畫抵還欠款。法院未判決之前,其事實之是非曲折無法評說。只是該案卻引起了一些收藏家的感慨。
早已不是個案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收藏家對記者說,他曾向某著名老畫家訂過幾張畫,并預付了全部畫款。因為雙方都是老朋友,出于對藝術家的尊重,他沒有要求老畫家給他收款憑據。不料老畫家不久因病仙逝,畫拿不到,錢也收不回了。這樣的事情早已不是個案了,只是鬧上法院的卻極少見。
藝術品市場紅火以來,許多著名畫家門庭若市,求畫者絡繹不絕。名畫家作品供不應求,訂畫者一般都得預先支付畫款。書畫生意往來大多是熟人,全憑情面和信譽,錢款往來很少寫憑據。大多是畫家本人怕自己記不住,備個小本子記下某某訂畫多少,尺幅題材如何,已付款否或已付多少等。
大多不了了之
記者不止一次聽到有人說起,由于畫家突然去世,付了錢而拿不到畫。大多數人由于和畫家生前交誼深厚,不忍向其后人“討債”,再說也沒有憑據,就不了了之了。一位畫商說,他過去買了一位老畫家很多畫,都賺了錢,所以因老畫家去世,沒來得及作畫的那部分余錢也就不想去跟他子女計較了。但也有收藏家說,他曾向畫家子女要求歸還畫款,但對方一口咬定不知道,因為沒有看到先父對此有何記錄。
這樣的情況主要出現在國畫交易中。這樣“簡單”的訂畫方式不知道從什么時候流傳至今。大多數畫家注重誠信,其中不乏佳話。如清代晚期海派繪畫名家虛谷和尚,收到每一筆訂畫款都分別標識好存放,直到交畫后才取用。他圓寂后,人們發現他將所有沒來得及完成的“訂單”以及錢款都清晰地排列存放著,并立下遺囑,要求處理后事者幫助歸還。
留下困擾遺憾
然而,像虛谷這樣高風亮節且具先見之明者不多,大多數畫家都不會認為自己可能某一天無法完成“訂單”,也無法親自處理后事。無意間便給家屬和訂畫者留下了困擾和遺憾。
書畫家和購畫者之間還是要在交易的過程中多些規范。無論出于購畫者對藝術家的尊重,還是藝術家對購畫者的負責,錢財往來還是應該為雙方留下有效的憑證為妥。缺乏規范的操作,麻煩未必要等到畫家去世才會發生。有的畫家收到錢卻忘了,說沒有收到;有的畫家因為畫價上漲了,而抵賴以前較低價格的“訂單”;也有的畫家把畫交給對方了,對方沒有付錢卻硬說付過了……這樣的事情,記者時有耳聞。
中國書畫的交易,如果多一些畫廊的規范操作,少一些私下交易的隨意性,不僅會少很多“后遺癥”,也有利于保護各方的利益。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