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門類藏品由冷轉熱
小門類藏品由冷轉熱
小門類藏品由冷轉熱
從最初的中國書畫、瓷器古玩專場,到如今的名人專場、印章專場、珂羅版文獻專場、名硯專場,再到書畫拍賣會上名人專題和小門類藝術品專場的逐漸增多,藝術品拍賣市場正逐漸細分化。江蘇嘉恒拍賣公司、南京嘉士拍賣公司、南京十竹齋拍賣公司陸續亮出名人字畫、銅佛像等專題專場拍賣吸引了大量專門藏家。
嘉士拍賣公司老總近日告訴本報記者,細化拍賣的目的是吸引專門收藏某名家和某類藝術品的藏家,提升拍賣效益,加速藝術品市場行情的轉暖。如嘉士春拍策劃的著名畫家李味青專題拍賣,成交率達60%,直接提升了拍賣會的整體效益。
小門類拍賣天地廣
由于前兩年藝術品市場的火爆,字畫、瓷器玉器等大門類拍賣收藏,很容易受到炒家的追逐。隨著市場調整,投資者的日益理性,大門類收藏開始冷卻,以鐘表、印章、名人信札、硯臺、銅佛像、銅鏡等一些小門類為代表的專場拍賣不僅出現在北京一些大拍賣公司的拍賣會上,也出現在地方一些拍賣會上,并且行情火爆,顯示出小門類的收藏與投資大有廣闊天地。
如近日西泠印社推出的名硯專場拍賣,雖然沒有進行大規模宣傳,但卻是繼去年秋拍“犀象印萃”近現代名家篆刻專場的成功推出后,又一個受到投資者關注的小門類專場拍賣。據了解,2006年西泠印社秋拍的“犀象印萃”篆刻專場拍賣的總標的為600多萬元,成交金額超過1335萬元。不少買家都是專程從外地組團來參加這場印章的專場拍賣會。而十竹齋春拍推出的銅佛像拍賣,吸引了大批廣東、浙江買家,成交率達到85%。
專家給你支招
中小門類藝術品的熱拍引起了投資者和藏家的關注。有關專家建議,投資這些小門類藝術品首先的技巧,就是看它們是否是收藏大類的附帶品,如印章、硯臺就是書畫作品的附帶品。齊白石的一幅作品,動輒拍到上百萬甚至幾百萬元的天價。其實齊白石精品印章的藝術性和收藏價值不在其書畫之下,只是它們的價值還沒有被市場充分發現。另外,投資者和藏家要緊盯那些“冷轉熱”的藏品。如玉器、佛像、影像等,以前都是瓷器雜玩專場中的一個部分,但2006年香港蘇富比成功舉行“佛華普照——重要明初鎏金銅佛收藏”后,將佛像市場推向了快車道,內地多家拍賣公司隨后也推出了佛像專場;自去年北京華辰首推影像專場獲得市場大力追捧后,今年春季,許多拍賣公司都新增了影像專場,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剛剛結束的上海朵云軒春拍珂羅版文獻專場上,196件拍品全部成交,總成交額超過306萬元,這也是繼中國書店推出美術參考書拍賣會之后,國內又一場以著錄書籍為主的專場拍賣。因此,投資者和藏家在一個冷門轉化成熱點起來后,要果斷介入,才能分享冷門藏品轉熱的增值效益。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