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春拍亮點多
古籍春拍亮點多
古籍春拍亮點多
2007年的古籍春拍近日圓滿降下了帷幕。從整體趨勢來看,古籍拍品的價格持續大幅上漲,顯示出內地藏家實力已有極大的提高,其吸納能力今非昔比。
據統計,已落槌的2007年中國嘉德春拍古籍善本專場,近百件拍品總成交價為2000余萬元,成交率為73%,可以說是近幾年來所取得的最好業績。中國書店2007年春拍成交373件拍品,總成交價為1103萬元,成交率為75.18%,創出了該公司的拍賣新紀錄。北京德寶總成交價為1230萬元,也打破了該公司的古籍拍賣最高紀錄。
明清刻本首當其沖
今年上半年,北京的古籍拍賣市場火勢正旺,而北京德寶的古籍專場為這個拍賣熱增添了一份書香與文化色彩。5月14日,隨著最后一件拍品的落槌,德寶古籍專場圓滿地落下帷幕。此次拍賣會共推出古籍標的362件,成交311件,成交率為86%。
其中,有一冊清乾隆年間的《奏折》以7920元成交,敲響了本場拍賣的第一槌。明清二代內府刻本是當前藏家追逐的熱點,在本場推出的20余部中大部分成交,并且成交價高出底價3至5倍。一冊清光緒內府刻本《真西山心經、政經》以7000元起拍,最終3.52萬元成交;一冊清順治內府刻本《御制道德經》,裝幀華美大氣,原宮裝保存完好,由2.8萬元起拍至9.9萬元成交。另外,一冊清順治內府刻本《御制資政要覽》亦為宮內舊物,軟體字寫刻精美,原蝴蝶裝,品相完好,內府刻本蝴蝶裝僅此一種,以2.8萬元起拍,經過激烈爭奪,終以12.2萬元成交。在此之前,此書拍賣未曾超過5萬元。
在宋元版本難得一遇的今天,明清精槧的收藏主流地位是不容忽視的。從民國至今,明刻棉紙本、清三代精刻本,一直都是藏家們關注的熱點。明萬歷官刻本《資治通鑒綱目》,白棉紙精印,黃綾包背,織綿龍紋函套,原裝十二函八十冊,為著名藏家山西太谷孫阜昌舊物,最終以57.2萬元成交。明嘉靖刻本《臨川先生文集》,距今已有500年,然觸手若新,是現存各種《臨川集》的祖本,又經名家批校遞藏。此書數年前由中國書店拍出,當時成交價4.5萬元,此次以12萬元的底價起拍,直至30.8萬元成交,由此可見古籍收藏的升值潛力。
另外,稿本《東林籍貫錄》為民國學者鄧之誠所藏,內容傳本均少見,字跡美觀,價值不凡,從2800元起拍,直至1.32萬元成交。清抄本《檀園題跋》藝術價值甚高,曾由藏書家黃裳先生收藏,終以3.3萬元成交。有康生題詩三首的《毛主席詩詞十九首及出版資料》,在場上競拍激烈,以2.5萬元起拍,經過十數次輪番叫價,最終以9.02萬元成交。
縱覽今春德寶古籍拍賣,感到古籍文獻的價位,總體上升明顯,但不同種類升幅均不同,個別也有回落的。本場文物性很強的宋元刻本,表現不算突出,如印工較佳的宋寶祐刻本《通鑒紀事本末》存三卷,僅拍到45萬元,這一價格好像又回到了幾年前,但也使此書的投資回報潛力突顯。
宋元善本呈“硬通貨”
中國嘉德2007春季古籍善本拍賣專場成交總額達2029萬元,成交率為73%。作為一個傳統的收藏門類,古籍善本擁有最為穩定的收藏隊伍。
行家認為,隨著市場的不斷成長,此次春拍高價拍品不斷涌現,藏家人數逐漸擴大,各類珍品的價位上漲空間日趨增大。宋元善本依然是市場上的“硬通貨”,幾年內價格成倍上揚;明版板塊緊隨而上,鐫刻精美、用紙講究、名人批校的珍品不弱宋元;清代前期版本也成為收藏熱點;晚清民國傳統的雕版印刷雖已退出印刷的主流市場,但由于其質量很高,也已引起藏家的重視。
一冊明末毛氏汲古閣刻本《湘山野錄三卷續湘山野錄一卷》作為流傳有序的珍品,以459.2萬元的價格創下了全場最高價。歷來備受收藏界關注的宋元古刻本由于極為名貴,也成為眾買家的焦點,其中釋普濟撰宋刻本《五燈會元十卷》(存五卷)以414.4萬元的高價成交。
中國嘉德經過多年的努力,諸多國家級的珍品如“翁氏藏書”、“宋徽宗寫生珍禽圖”、“康摹懷素食魚帖”、“朱熹春雨帖”和“出師頌”等重要拍品,或從海外回歸大陸,或從民間流向重要收藏機構。同時,各項目不斷有突破區域性以及世界性藝術品拍賣成交最高價的紀錄,此次古籍善本春拍佳績也印證了這一點。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