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漢用蝴蝶畫出紅樓夢十二釵
老漢用蝴蝶畫出紅樓夢十二釵
老漢用蝴蝶畫出紅樓夢十二釵
時間:2007-08-08 00:00:00 來源:東方今報
資訊
>老漢用蝴蝶畫出紅樓夢十二釵
 |
鄭州,并不盛產蝴蝶,卻有人迷上了制作蝴蝶畫。
這對夫妻重讀《紅樓夢》,研究古代仕女的服飾搭配、一顰一笑,他們讓色彩斑斕的蝴蝶飛到畫里,組成《金陵十二釵》、化作《四美圖》……
這對夫婦就是住在勤勞街1號院的馮玉鐵和夫人張桂英。
愛蝶——— 臺灣探親迷上蝴蝶
1992年,46歲馮玉鐵去臺灣花蓮探親。朋友帶他去參觀當地蝴蝶館,他被一幅仿造的凡·高的《向日葵》震撼了:向日葵由蝴蝶做成,色彩對比單純強烈,猶如閃爍著的熊熊火焰,充滿了智慧和靈氣。
馮玉鐵早年在北京師范大學上學時,就非常喜歡畫畫。雖然第一次接觸蝶畫,他還是有自己的發現:“從技法上說,那里的蝶畫線條不夠流暢,有的蝶翅一碰就斷。另外,那里的蝶畫商業性太強,不算精品。”
買蝶——— “口袋渴了給點銀子吧!”
從臺灣回來后,馮玉鐵開始偷偷攢私房錢。抽賴煙、藏獎金,他拿著積攢的350元直奔書店,買回一本《中國蝶類圖譜》。“1994年,350元是我大半個月的工資啊。這本書詳細介紹了蝴蝶的種類、特點”。
開始妻子張桂英并不知道,馮玉鐵迷上了蝴蝶,可馮玉鐵向張桂英要錢的次數越來越多,看老婆問得緊,馮玉鐵從口袋里掏出一張張報紙,里面夾著色彩斑斕的蝴蝶。
馮玉鐵眼巴巴地看著她:“再貸點款給我吧!我給你打條。”看見張桂英“撲哧”一聲笑了,又從口袋里掏200元給他。到現在,馮玉鐵花了6000多元買了近100種、超過萬只的蝴蝶,這些蝴蝶大多產自云南、廣西、四川。慢慢地,張桂英也加入進來。
休息日,馮玉鐵還自制小網跑到郊外捕蝴蝶。菜粉蝶喜歡芥末油的味道,柑橘鳳蝶喜歡爛蘋果的味道,馮玉鐵就把芥末油和搗爛的蘋果泥涂在蝴蝶出沒地的植物上,然后他躲在一角舉著小網守株待兔。
蝶畫——— 重讀紅樓研究“美女”
馮玉鐵制作的第一張蝶畫是仙鶴,仙鶴的身子制作得很順利,可脖子、嘴、腿怎么都做不成。“那脖子做出來像狗啃的一樣,坑坑洼洼的,尤其是鶴的爪尖挨著就斷。”
經過反復試驗,教物理的馮玉鐵還真搗鼓出一套方法來。“有的絕招我暫時不能說。但有一點,要想讓蝶膀軟化,必須在操作間里多灑水”。
漸漸地,馮玉鐵對蝶畫有了自己的領會,“蝴蝶五彩斑斕,最適合做古代仕女圖”。他和張桂英開始重讀《紅樓夢》,琢磨人物的形象和性格特點,最終用8個月制作了蝶畫《金陵十二釵》,元春的衣服用了紅黃交錯的報喜鳳蝶,紅色表示喜慶,黃色則顯示皇家的尊貴,寶釵手持透明薄翅制作的扇子半遮臉部,象征她富有心計……
馮玉鐵最受朋友贊譽的是《四美圖》:西施渙紗、貴妃醉酒、貂蟬拜月、昭君出塞。
其中最華麗的形象莫過于楊玉環了。馮玉鐵選用體現皇族基調的黃色蝶翅做上衣,用粗花紋、霸氣的虎斑為她做裙子,裙子下擺用絢麗的霸王蝶制成。把這幅畫放在陽光下,你還能發現貴妃的耳墜閃閃發亮,這是馮玉鐵選用了閃閃發光的大藍閃蝶做了耳墜。張桂英說:“他的最愛是貴妃,他把蝴蝶最華貴、最美麗的色彩都給了她。”
另外,馮玉鐵選用綠鳳蝶和柑橘鳳蝶制作貂蟬的衣服,表現貂蟬的小家碧玉;選用白袖箭環蝶為昭君制作出如狐貍皮一樣的大衣,用紫蝶為昭君做了閃閃發光的“紫貂皮的圍脖”,昭君遠赴塞外、頂著風寒的感覺一下就出來了。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