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設計吹來簡約風
書籍設計吹來簡約風
書籍設計吹來簡約風
時間:2007-08-07 00:00:00 來源:新民晚報
名家
>書籍設計吹來簡約風
 |
“怎么又是他設計的!”平時喜歡買書的白先生整理書架時發現,他喜歡的米蘭·昆德拉、杜拉斯、納博科夫、帕穆克……這些當紅的經典作家作品都出自同一設計師之手,他就是陸智昌。甚至在豆瓣網上已經出現了“我愛陸智昌”小組。質樸淡定的《我們仨》,鵝黃稚嫩的《洛麗塔》……陸智昌的簡約風格如同一股清風拂過圖書市場,他的作品被著名書籍設計師呂敬人贊為“頗具淑女風范”,“阿智帶來一種語境、一種意境,清秀、安靜。”
極簡主義大行其道
2003年,大陸圖書市場還被各種花花綠綠的封面籠罩,美術編輯還在挖空心思折騰各種鏤空、鑲金、UV的時候,在一片紛繁蕪雜中出現了一本淡棕色皺紋紙,白色手寫體書名的《我們仨》,令人不忍釋手。雖然早在上世紀90年代,陸智昌就為內地設計過《中國民居》《中國廳堂》等書,2001年設計的《錢鐘書集》《陳寅恪文集》等已經獲得書籍設計界高度評價,《陳寅恪文集》還當選2004年第六屆全國書籍裝幀設計金獎“中國最美的書”。但是讓越來越多普通讀者注意到他,還是自《我們仨》之后。從此一發不可收拾,一貫的簡潔、偏愛白色、英文Bodoni字體,那種遠離喧囂紅塵的出世之感呼之欲出,“阿智風格”逐漸呈現。
設計師是書的“電影編劇”
陸智昌的出現和流行,北京印刷學院設計藝術學院院長李一凡認為并不是偶然,近十年國內書籍設計風格早已從“最初的‘熊貓抱竹’‘椰林風光’‘美女明星’的階段進入崇尚創意的時代”。但呂敬人認為視覺表達的改變還在其次,更根本的轉變還是概念轉換,“從書籍裝幀到書籍設計,設計師角色轉變。設計師介入編輯設計,用書籍語言與文本形成嶄新的讓人感動、讓人愉悅的書籍文化。”
設計師從編、印、發一個環節升級為一本書的“電影編劇”,與近年設計師體制內身份的蛻變也不無關系。1998年,呂敬人離開出版社創立敬人工作室,被看作是“開啟了書業的自由設計時代”。呂敬人接受采訪時表示,不僅陸智昌成為出版社追捧的設計“紅人”,目下書籍設計界已經形成了很多設計語法,個人風格比較明顯。
專訪一:陸智昌:文字也有“畫面”
陸智昌 曾于香港從事書籍裝幀設計工作十多年,其間曾游學巴黎兩年。2000年迄今居于北京,從事裝幀設計、出版策劃等工作
1,說起你的設計風格,好像對于外界貼的標簽如“簡約”、“簡潔”這些,你都是一笑置之,讀者感受到的是“云淡風輕”,在你自己也許是力求“簡樸,潤物細無聲”。你對自己風格的定位是怎么理解呢?
●所謂設計風格,如果只算是一種演繹的技巧,那么對于一個有點經驗的設計者,應該有能力作出不同的演繹。當然這是純以技巧而論。但我總認為它是有別于技巧,是一種人生態度的自然流露。
2,有專業人士評論你的作品,認為你很了解紙張的氣質,對字體、字號、字距帶給人的心理感覺把握抓得很準,并能找到各種設計要素內在的契合度,用很白的方式準確克制地傳達出一種書的氣質和氣氛。對于你來說是怎么做到的呢?
●這樣說是有點過譽了。我還在這個方面努力著,中文字應用在平面設計上實在太難了。至于我怎么做到的,一個很簡單的方法,哪怕是一個很簡單的版式,只要面對著二三十甚至五十多個不同的嘗試,要找一個最好的出來,不是很難的。
3,你覺得書裝設計對于書意味著什么,設計師與書又是什么關系呢?
●這個問題對我來說是很難回答的問題。很多時候當我沉醉于作者用文字構筑的世界時,會突然覺得自己所做的工作是徒然的。我確實經常在這種矛盾的心態下完成設計。關于書、設計、設計師這個關系,每個時代會有不同的看法,亦會有不同比重的組合方式,如果用市場調查的角度去看,三者可以是全無關系的,詭異之處就在這里。我想得要多花點時間去探究。當然我更有興趣地想知道十年后的模樣。
專訪二:呂敬人:設計師是“電影編劇”
呂敬人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敬人設計工作室藝術總監。編著有《敬人書籍設計》《從裝幀到書籍設計》等作品
1,您理解的書裝設計與書是怎樣的關系?書裝設計對于圖書而言是追求第一眼的視覺刺激呢,還是作為一個獨立藝術品給人長久品味?
●書籍設計不是一個包裝,所謂封面要抓人眼球,這不是真正書籍文化的終極表現,終極的追求應該是讓人讀來有趣、開卷有益,讓人慢慢品味書籍文化,而不是感官刺激。因此,我對裝幀提出書籍設計的概念。書籍設計包括裝幀、編排設計和編輯設計三個層次。牛津百科全書為什么那么好,全世界買它版權?就是高超的編輯設計,如何把詞條最簡潔最科學的編排,用最豐富的視覺語言,用最有考證價值的圖片解釋注入到詞條里頭,同時編排上檢索性方便、閱讀清晰、翻閱愉悅。書是傳達思想、傳遞信息,但它也是獨立的,是一個造型藝術。
2,文字、圖像、色彩、素材是書籍設計中的基本要素,在您眼中它們是什么關系?
●書籍本質是閱讀,因此以文字為主體,如何從視覺傳達中讓讀者愉悅閱讀,選擇字體、行距、字距,緊密度、版面占有率、空間應用、文字節奏,這些項目應該是設計師精心投入的。
3,設計師與書是怎樣的關系?
●設計師,相當于一個“電影編劇”。當你把文本拿到手以后,要閱讀它,理解它,把握它的內涵,要用書籍設計的語言語法來表達作品。在文字主體不變的情況下,通過層次的區別、文字的美感、閱讀的流暢、音樂感的停頓起伏、節奏的變化,還有翻閱的規律;更多的是紙張的選擇,輕重感、透明感、細膩感等等;裝訂的形態、精裝平裝、中式西式,這才是完整的書籍設計。從裝幀到書籍設計的概念轉換不是一個名詞替換,更重要的是設計師角色轉變,責任擴大。我不是化妝師,一個做廣告封皮的,而是一個書籍信息傳遞者,考慮的是如何把這本書的內容最完美、最有趣、最生動、最有收藏價值地延續給子孫后代。
4,作為行業前輩,能否就最近幾年對國內圖書市場的觀察,談談這幾年書裝設計的新變化。
●變化包括:視覺藝術層面,平面設計上圖像、色彩更加豐富;更重要的變化是設計師對編輯的介入,設計語法與文本形成嶄新的讓人感動、讓人愉悅的書籍文化。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