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成世界建筑舞臺
中國成世界建筑舞臺
中國成世界建筑舞臺
《泰晤士報》評十大在建建筑
■本報記者 林播 北京報道
2007年7月10日,英國《泰晤士報》評選出了世界十大在建建筑。中國北京有三大建筑入選,其中鳥巢——中國北京2008年奧運會主體育場位居榜首,北京首都國際機場3號航站樓位居第三、中國中央電視臺新址位居第八。
其他上榜建筑還包括了埃及吉薩大埃及博物館、阿聯酋迪拜布吉大樓、耶路撒冷的西蒙-維森塔爾“寬容博物館”、倫敦泰特現代美術館擴建工程、羅馬國立當代藝術博物館“maxxi”、倫敦主教門大廈、紐約世貿中心重建工程。
第一次橫向比較
此次上榜建筑中有四大建筑屬于博物館建筑,中國北京有三大建筑當選,并且建筑類型比其他國家豐富,分別為體育館建筑、機場建筑、媒體建筑。
“以前國際媒體喜歡用‘奇跡、不可思議’等詞匯來描述中國現在的建筑狀態,這是第一次把中國的這些建筑在國際建筑界做了一個橫向比較。現在這張榜單上出現三大中國建筑,而且都在北京,說明中國的確是站在世界建筑舞臺的中央。”清華大學建筑學院周榕說。
記者就此采訪了國內多位建筑專家,他們普遍認為,作為英國老牌媒體發布的榜單,是比較權威的,但是更注重新聞性、影響力和吸引眼球,而非專業性。
“因為不是專業類建筑媒體發布的榜單,所以不是從純專業角度評選出來的。由于都是在建的建筑,都還未真正使用,這個時候上榜的建筑,未來好不好用現在還是未知數。”一位專家說。
諸多國內專家認為“鳥巢”算得上是當今世界上“最好的新建筑之一”。不管是規模、影響力,還是對建筑學的貢獻,鳥巢名列榜單第一,都是名副其實的。
“鳥巢有震撼力”
盡管周圍還是建筑工地,鳥巢——中國北京2008奧運主體育場,已經完全屹立在北京北四環邊上,鳥巢目前正在裝修開幕式的場地部分,周圍的基座結構、場內廣告牌剛安裝好,可以容納十萬人的看臺有起有伏,現在大廳還沒有開始安裝坐椅,預計2008年3月底完工。
建筑評論家方振寧表示,“最近有機會去參觀了鳥巢,還是覺得非常有震撼力的,現在指揮臺部分正在安裝。站在鳥巢邊上,有非常想進去看個究竟的欲望。而站在鳥巢旁邊的‘水立方’,就沒有這種震撼力,覺得這個建筑的細部就做得不是很好。水立方的充氣結構非常有想象力,但需要在陽光非常充足的情況下,才會有立體感。現在有些評論甚至認為這像個臨時建筑。”
這種判斷也貼近普通民眾的感受,記者曾經多次坐在四環的公交車上看這兩個建筑,看到鳥巢的乘客無一例外都會對“鳥巢”發出驚嘆,而對“水立方”反映平常。
《泰晤士報》形容首都機場3號航站樓像個大帳篷,質疑比“鳥巢”造價更貴的北京中央電視臺總部大樓,就像電影星際大戰的丑八怪;形容鳥巢具有利亞山谷特色,絕對稱得上是“美觀大方”,主場館防水透光,用鋼量減半,強調綠色奧運,卻質疑館里的廁所不知道夠不夠用。《泰晤士報》指出鳥巢測試了大量最新技術,一切努力均是為了實現將“表皮”和“建構”融為一體的新建筑夢想。
“入選榜單的建筑全部都是國際一流建筑師設計的,扎哈·哈迪德、赫爾佐格和德梅隆、弗蘭克·蓋里等等。諾曼·福斯特設計的北京首都機場3號航站樓采用了機場建筑的最新理念,內部使用了小火車,登機號指示位置高度降到了一半,旅客一進去就能看到所有登機口;扎哈·哈迪德的當選也沒有疑義,她得的獎會越來越多。由她設計的羅馬國立當代藝術博物館,很像一座曲折繁雜的迷宮;不過世貿中心曾經是一個時代的標志,重建方案不像原來那么高層集中,怎么建也不會超過原來了,視覺效果就不如以前了。”方振寧說。
“雖然北京有三大建筑上榜,但是中國的設計水平離世界水平還有相當大的距離,中國不能自滿。”方振寧指出。
中國有三大建筑入選榜單,卻沒有中國籍建筑師設計的建筑。
周榕認為:“這對中國建筑師來講,會比較有壓力。但是這個過程中,中國建筑師參與了這些建筑的設計和建設,第一次和世界一流建筑師如此近距離接觸,也是一個史無前例的成長機會,能夠學到很多先進的經驗。”
“中國合作方和配合的中方建筑師都是應法律要求,大多采用中國當地的材料,這也是對國家本土產業的支持,當然中國建筑師、中國建設方都得到了訓練。”方振寧說。
這個十年屬于中國
“如果北京申請到的是2000年奧運,中國就拿不出這種世界水平的奧運場館建筑,”周榕表示,“可以回顧一下,1998年中國國家大劇院的競賽中,就沒有吸引到很多世界水平的建筑師。”
世界經濟格局在發生變化,明星建筑也在發生轉移。仔細看一下榜單的國家分布,除了中國三大建筑,其它有三大分布在埃及吉薩、阿聯酋迪拜、耶路撒冷,還有兩大在羅馬和紐約。
“《泰晤士報》照顧到了自己的國家,有兩個上榜建筑是倫敦的,但是倫敦的泰特現代美術館擴建工程,是舊的發電廠改造的,不屬于奇觀建筑。”周榕表示,“十大建筑不只是體現在體量上,建筑不僅占據物理空間,也包括注意力空間、影響力空間。”
如同北京的奧運建筑狂潮,奪得2012年奧運會舉辦權后,英國又出現了一股建筑熱,但這只是世界建筑冰山一角,世界很多地方都曾經出現過建筑熱。迪拜、北京、阿布扎比、上海、莫斯科都希望在世界建筑舞臺上占據一席之地。
《泰晤士報》此次評選的榜單意在紀念這股建筑狂潮。榜單指出,這些建筑工程都讓人過目不忘,多數規模龐大,有些稱得上是建筑奇跡,當然也頗有爭議,而且這些建筑都將改變建筑史乃至世界建筑面貌。《泰晤士報》指出,阿聯酋擁有世界上升速度最快的電梯——時速達到64公里以及世界上最高的人工建筑,阿聯酋一定會擁有地球上“最丑陋”的摩天大樓。
“從榜單看,從新聞性、影響力的角度,這些建筑都可以算得上是大建筑,但不一定是好的。三大中國建筑進入榜單,反映了中國的經濟實力,大建筑的出現是一個國家經濟實力的反映,這跟國力相關,國力昌盛的時候就會大興土木,也會出現大建筑,法國大革命時期就出現了很多大建筑。日本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就出現了很多大建筑,之后逐漸減少。而現在的榜單上根本沒有東京、柏林、巴黎這些城市,甚至沒有太多發達國家的。”周榕表示,“可以看出明星建筑在向第三世界國家轉移,北京一個城市就有三大建筑當選,占了3/10的比例,說明北京當仁不讓地站在世界舞臺中央。這個十年是屬于中國的。”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