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成交額逾2個億 嶺南書畫依舊強勢
總成交額逾2個億 嶺南書畫依舊強勢
總成交額逾2個億 嶺南書畫依舊強勢
隨著上周廣東保利夏拍的收槌,廣東今年上半年藝術品拍賣潮已落下帷幕。此次,廣州嘉德一舉奪魁,成交額達7879.7萬元。其次是廣東保利成交7794.5萬元、廣州藝拍入賬2500萬元、天成興寧成交1168萬元、廣東省拍賣行960萬元、廣州銀通706.57萬元、廣東古今720萬元等,各公司總成交額逾2億元。作為內地主要的藝術品拍賣中心之一,廣東目前的成績與北京、上海等地還存在著很大差距。但不可否認的是,廣東的藝術品拍賣市場在繼續發揚本地特色的同時,正越走越好。
依舊以嶺南書畫為主
從廣東歷年來舉辦的眾多藝術品拍賣會來看,一直是以書畫作品為主。其中廣東當代名作與嶺南名作又是書畫中的重頭戲,同時這也是廣東不同于其他拍賣中心的一大特點。而在今年夏拍,這一特點在各大拍賣會上都得以延續。廣州嘉德的郭維洪說,在今年夏拍廣州嘉德的5個專場中,最受買家歡迎的要數嶺南名家專場,甚至出現了買家站著應價的場景。特別是“嶺南四家”作品的拍賣,如黎雄才的《迎客松》、關山月的《巫山霧》都以100萬元以上的價格成交。成交率最高的也是廣東當代名家作品,成交率達78.88%。
此外,廣州銀通此次夏拍總成交額為706.57萬元,其中《廣東當代名家精品》成交額占一半以上,為425.35萬元,成交率也達69%。
在各大拍賣行今年夏拍成交價前十名的排行榜上,嶺南名家幾乎占據半數以上的座席。在剛剛結束的廣東保利夏拍中,林風眠的《蘆雁》更是以550萬元成交,成為廣東上半年大拍中的最高價,同時也創造了華南地區林風眠作品最高成交紀錄。
而據廣東保利藝術文物部經理林映春表示,此次公司雖未將廣東畫家組成“嶺南名家”專場,但是這一專題仍然是書畫拍賣的重點,而且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如關山月的《雪城雙駿》以88萬元成交、《板橋詩意圖》以82.5萬元成交、楊善深的《驢背行吟圖》以57.2萬元成交。
業內人士認為,從上半年的成績來看,中國書畫呈回彈趨勢。而嶺南名家作品因其地域性特點,追捧者多為廣東藏家,因此受前兩年藝術品市場低迷影響不大,一直都在穩步上升。
油畫拍賣漸入佳境
今年北京各大春拍上,油畫屢屢爆出天價。據統計,過千萬的油畫作品達20多幅,相比之下廣東的油畫拍賣卻顯得較為冷清。但隨著油畫市場頻傳捷報,加之廣東保利、廣州銀通等拍賣公司對油畫專場的精心準備,令廣東油畫市場也漸入佳境。
較中國書畫而言,油畫在廣東拍賣市場一直屈居二線。成交額雖高,但成交率卻差強人意。但今年上半年,廣東銀通《廣東當代油畫名家精品》成交率達到59%,而廣東保利的中國油畫專場成交率甚至達到77.55%,成為此次夏拍成交率最高的專場。林映春表示,這次是廣東保利歷屆中國油畫專場中最有分量的一場,也創下了歷年來最好的成績。這幾年來保利在廣東培育出了一批油畫藏家,相信下半年的拍賣還將更好。在此前就被廣東保利作為重點推出的陳逸飛1996年創作的《鏡影》,以220萬元創下了全場最高成交價,他的另一幅作品《故鄉》也以132萬元成交。而羅立中早年創作的寫實風格力作《拿樹枝的小孩》以143萬元成交,創下了他在華南地區的最高成交紀錄。另外,徐唯辛的《西部民謠》以88萬元成交,創下其華南地區最高成交紀錄。
對于近來新生代畫家的油畫作品價格屢創新高,不少人紛紛開始轉變投資戰場。對此,林映春認為,現在新生代油畫家,如“四小天王”在國際上都有較高聲譽。但是從投資角度來說,他們的作品炒作居多,而且風格不太符合東方審美觀,中國人還是更喜歡寫實性的作品。因此,羅中立、何多苓、敬尚宜、張大中等中生代畫家的作品更具升值空間,并且他們的作品目前在廣州的價位相對偏低。
廣東藝術品收復失地
廣東古玩藝術品交易歷史悠久,收藏愛好者眾多,更重要的是廣東經濟實力強大,處于經濟發展前沿,地理位置便于與香港藝術市場溝通,其市場潛力有著絕對的優勢。但自從藝術品拍賣行業興起以來,廣東始終和北京、上海等地有著很大差距。多年來,拍賣會都以書畫為主,雜項淪為點綴。業內人士認為,其實廣東藏家眾多,而且收藏范圍也很廣泛。除書畫在廣東有很深的群眾基礎的因素,還因為瓷器雜項都需要很高的鑒賞功力,而廣東省在這方面力量較薄弱。因此,書畫以外的市場很難在廣東做起來,導致很多廣東藏家跑到北京、上海去參加拍賣,而本地拍賣市場卻一再流失。
對于這個原本具備了天時、地利、人和的藝術品市場,廣東拍賣業者們都希望能盡力恢復其原貌,收復失地。在今年上半年的大拍中,可以發現廣東以書畫為主的拍賣市場正悄悄發生改變。原本只有廣州藝拍才有的瓷器雜項等專場,廣東天成興寧、廣東古今拍賣都在今年以與書畫同等的份量推出了不少珍品。此外,廣東保利還在廣東首開夜拍先河,拍賣翡翠珠寶。
雖然今年上半年整體拍賣成績與去年沒有太大差距,但究其原因可發現藏家和投資者已趨于理性。業內人士表示,現在的藏家對一些題材雷同、交易頻繁和估價偏高的作品都表現出了謹慎的態度。“以前廣東藏家有斗富的心理,以為拍賣行的東西都是好的,不會仔細研究。甚至有人一屋子的東西有八成都是贗品。”理性的回歸也預示著市場的逐漸成熟。
廣州嘉德董事長、廣東拍賣行業協會副會長李亦非評價,廣東藏家經濟實力雄厚,而且廣東企業家第二代也逐漸成長起來,這群人更有文化修養,更注重企業的文化底蘊。此外,廣東拍賣行業協會正在邀請收藏界認可的專家組成鑒定隊伍,并不定期的組織文物鑒定培訓課程。他對廣州地藝術品市場充滿信心。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