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韻味 西方情趣
東方韻味 西方情趣
東方韻味 西方情趣
時間:2007-08-07 00:00:00 來源:
名家
>東方韻味 西方情趣
——評馮長江的畫作
打開馮長江的畫冊,立即給我一個鮮明的感覺——新仕女畫。
仕女畫在我國傳統繪畫中是一個很重要牟門類,從題材到體裁等都有相對固定的范圍和樣式。仕女,也作士女,從字面意義自然是指那些宮廷貴族、官宦家庭中的女性。作品內容當然大多也是描繪這些社會上層婦女的燕居生活了。古代仕女畫較多以工筆重彩的形式制作,敷彩華美,含蓄細膩。仕女畫的歷史悠久,而且有過燦爛的輝煌。張萱、周昉、唐寅、仇英等大家的作品至今仍然放射出奪目的光彩。可惜,清代以后,整個人物畫都日漸衰落,仕女畫也隨之失去了往日的輝煌。新中國成立后,由于服務政治的需要,人物畫受到空前的重視。更由于繪畫領域的擴展——從表現內容方面,大量表現普通勞動者的現實生活題材的出現;從表現形式方面,國、油、版,連、年、宣的齊上陣——使人物畫得到了迅猛的發展。仕女畫雖然沒有再像以前那樣以一個門類出現,甚至連這個概念也已經在新的社會體制下徹底廢除,但她的基本功能和樣式并沒有真正消失,而是將小部分保留在中國畫、尤其是工筆畫中,并悄悄地將大部分轉移到年畫創作中去了。那實質上是一種新仕女畫,只不過回避了原有的概念罷了。但無論采用何種手段,作為人物畫的一個組成部分,以女性為主要表現對象的繪畫創作的總體水平也照樣獲得了極大的提高。而同樣以挖掘女性美為主要追求,并借此抒發胸臆、傳達思想的新仕女畫與傳統仕女畫一樣,都給以親切、愉悅、祥和的感受。
今天觀賞馮長江的畫作,依舊是那樣親切、那樣愉悅、還那樣令人浮想聯翩。畫家筆下的人物秀美靚麗,畫面潔凈整齊,并且很注意意境的提升。看的出,畫家具有深厚的傳統工筆畫的功底,又嫻熟的掌握了西畫的有關表現技巧,而且還揣摩透了西方的大眾審美趣味。正因為如此,才使馮長江的創作有別于傳統的仕女畫,也不完全是上述的新仕女畫,而是具有鮮明特色的、充滿異國情調的、或者更通俗也說是帶“洋”味的新仕女畫。如今,畫畫的人不少,但能給人留下鮮明印象的不多。我想,馮長江的成功,除了他的基礎與勤奮外,還得益于他的敏感與思考。在此,不妨用“清”、“情”、“精”三個字來概括我的讀畫感受。
首先是清,清新、清純。這里既是指整個畫面,也是指畫中的人物形象,他們是不能截然分開的。畫面的清新,首先是色調處理得當。馮長江的作品一般用色不多,他很注意畫面調子的統一,這就給畫面的潔凈、清新提供了前提。與此同時,色調的統一還為突出人物準備了條件。另一個因素是,畫家很重視形式感的處理。畫面的布局、人物的組合,尤其是衣紋、線條的處理等等,很注意節奏感和韻律感,所以畫面總體都很優美。畫家有一段時間摸索采用一種近似裝飾畫的手法去創作,畫面效果很華麗,但畢竟容易流于表面,難以深入下去。最后錘煉到現在這種既寫實又富裝飾性,既現實又帶有一定理想意味的形象,這應該說是一個飛躍。在這樣的背景下安放一個純情少女,畫面自然會給人以清新、清純的感受了。第二個字是情,情感,情趣。畫中的人物大都很注意表情的刻畫,或沉思、或恬靜、或冷慢、或哀愁,都既準確又含蓄地表露出來。情感的顯現,還包括畫家對所描繪的對象充滿激情。在強烈的創作沖動下,畫家把每一個激動自己的細節都表達得淋漓盡致。有了景,有了情,所以畫面大多容量富于情趣了。說到情趣,在馮長江創作中還有一些獨特因素。如畫家的作品很多是在海外制作、流通甚至干脆是為外國人造像,因此畫面就自然地流露一種異鄉情調了。翻閱馮長江的畫冊,在近期的作品中還發現有一批人物的嘴巴都顯得大大的,猶如那位美國當下最紅的大嘴女明星,甚是可人。也許這些洋模特兒本來嘴巴就是偏大,也許是畫家的著意處理,甚至也許是一種時尚的追求,對于看慣了柳葉眉丹鳳眼和櫻桃嘴的傳統仕女畫的觀眾來說,自然是感受到了一種新的情趣。第三個字是精,精確、精到。一般來說,工筆畫都相對地偏重這一點。不過,如上所述,馮長江的作品屬于“洋”新仕女畫。因為是國外畫,又多是畫外國人。自然會帶有“洋”味。而另一層“洋”的意思的是,畫家在繪制過程中使用了很多西洋畫的方法,所以在效果上有別于傳統的工筆重彩作品。譬如,畫面人物重視素描關系處理,以準確而又恰到好處地交代了人物的解剖、結構;恰如其分的運用光影色彩塑造人物,使對象表現得更加豐富多彩。這里說的素描、光影、色彩等,并不是說就直接在上面畫素描、畫油畫,而是把這種西洋畫的語言恰當地運用到自己的創作上,而且還能很好地與原有的主體線描手段融為一體,使之不失東方韻味。這就是畫家精確、精到之處。近年來,也有不少人探索嘗試用一些新的顏料、手段加入工筆重彩制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這類制作用在人物畫創作上,處理不當也會適得其反。譬如,一些作品使用了多種新顏料、新手段,背景富于裝飾性甚至非常華麗,但可惜大概還未有新的材料和新的手段來描繪人物,而只能采用傳統的暈染方法。兩相比較,作為主體的人物形象就顯得單薄、柔弱多了。從畫面整體效果看,往往是背景喧賓奪主而人物“立”不起來。作為人物畫創作,這不能不說是一個“先天不足”。而馮長江的畫,則始終以人物為主體,重點著力于對象的表情、姿態以至質感的刻畫,背景包括衣紋、線條等旨在烘托主體,有的干脆處理得很虛,所以人物形象突出,富于感染力。看來,同樣都是融會新的語言,運用恰當與否,分寸把握如何等等都是很關鍵的。
總之,馮長江的畫作給我的印象是深刻的,回味是久遠的。當然,新仕女畫,甚至“洋”新仕女畫等概念,不過是觀畫后的一種聯想,并無一定要給它套上一個什么名目的意思。但反過來倒恰恰說明作品的特色鮮明、定位準確,這也是畫家成熟的一種標志。如果要用一句話來形容它的特色的話,那就是東方韻味、西方情趣。大千世界豐富多彩,能夠入畫的題材比比皆是,不少人很長時間都未能找到自己合適的位置。馮長江以女性人物畫為主攻方向,也不是人人都能做此選擇,更不是人人都能做好的。畫家習過西洋畫,攻過傳統工筆重彩,還臨過中國古代壁畫,這些都是難得的基本功。畫家后來又移居海外,能接觸并熟悉異國人物和趣味,這又是很重要的客觀條件。這是中西文化相互碰撞、相互交融的結果。再加上本人的勤奮與智慧,終于有了自己的面貌。我想執著追求,進一步深入挖掘人物的內在意蘊,相信畫家日后還會取得更大成功。
□陳醉 中國藝術研究院美術研究所研究員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