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神剪”傳人講述學藝經(jīng)歷
“金陵神剪”傳人講述學藝經(jīng)歷
“金陵神剪”傳人講述學藝經(jīng)歷
“我開始練習剪紙時,差不多就和這些孩子一般大。”看著參加南京市首屆傳統(tǒng)手工藝術少兒夏令營的幾十名孩子跟著學剪五角星、雪花,“金陵神剪”傳人、江蘇省工藝美術名人張方林感慨地說。
“把這張紙對折,注意要讓紅色朝內。”隨著張方林的示范,孩子們立刻拿起事先準備好的紙開始練習。“老師,這個我不會,你幫我剪吧?”面對臺下不斷響起的求救聲,張方林立刻嚴肅起來,要求他們照著教的步驟自己動手。
孩子們只好繼續(xù)低著頭剪紙,不一會兒,有幾個孩子按照要求,剪出了一片雪花,興奮地舉起來展示。其他孩子仿佛受到了鼓勵,一聲不吭地繼續(xù)剪,很快,他們的作品也完成了。雖然顯得有些難看,但孩子們還是把它們視作寶貝一般,小心翼翼地放進本子里,準備帶回家。
“要真正學會剪紙,至少需要3年的時間。希望孩子們能夠將這份興趣保留并堅持下去。”張方林說。
原來,張方林祖?zhèn)魉拇艏垼瑥氖录艏埞ぷ饕呀?jīng)整整45個年頭了。他的父親張吉根是全國聞名的“神剪”——徒手能剪出兩個圓,能絲絲相扣,而他也深得父親剪紙精髓。
六歲那年,在張方林的一再要求下,父親張吉根開始手把手地教他剪紙,但一開始的練習,讓年紀尚小的張方林倍感枯燥。
“我最先開始練習的項目是剪葉子,就是那種常見的三片葉子。那時候還沒有教材,父親就剪好一片葉子放在我的桌子上,讓我照著剪,他就去忙自己的事了。”張方林說,他每天吃完早飯,就坐在桌前練習剪葉子。但不知為何,不管怎么用心,剪出來的葉子和父親的范本都存在著差異,不是大了就是小了。即使大小合適,葉子的齒邊也不相同。
當張方林表現(xiàn)得有些不耐煩時,父親總是笑著鼓勵他再試一次。終于,經(jīng)過一個星期的努力,張方林終于剪出了和父親剪的幾乎一模一樣的葉子。
“雖然外形相似,但總覺得缺少些什么,父親說,那是神韻,是長年累月的練習才能獲得的。但無論如何一定要練好基本功。”張方林說,盡管自己有很多大作,但他還是喜歡向別人展示他剪出的小花、小葉子,因為這些才是他扎實功底的體現(xiàn)。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wǎng)”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wǎng)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wǎng)”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wǎng),否則本網(wǎng)站將依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wǎng)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wǎng)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