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吻的力量
熱吻的力量
熱吻的力量
近日,法國司法部門以“破壞藝術品”的罪名控告一名女子,這位名叫蘭德的女士不久前,在法國阿維尼翁當代藝術博物館參觀畫展時,因“情不自禁”而熱吻了美國畫家塞·托姆布雷(Cy Twombly)的一幅參展作品,并留下了一個鮮紅的唇印。
對于幼兒園的小朋友來說,最開心的莫過于作業得到了老師的“小紅花”,然而,對于塞·托姆布雷說,自己的作品被愛好者熱吻,卻并非一件令人開心之事,尤其當這幅畫價值200萬美元的時候。不過,對這名親身示范“何謂行為藝術”的女士,我們仍要給予其最熱烈的掌聲。蘭德女士這樣解釋其熱吻一事:“我這樣做能讓整個畫面更完美,鮮紅的唇印,正是藝術無窮魅力的體現。”不過,蘭德女士沒想到這樣一個“法式熱吻”,居然讓自己惹上了官司。
你能想像得到嗎,在藝術作品上留下“愛的痕跡”,居然成了犯罪?!我想,如果她親吻的是歷史悠久的巴黎凱旋門,恐怕無數個紅唇烈吻也不會讓她受監牢之苦。不過,大眾對于這則新聞的興趣,正是在于這是所謂“當代藝術”的滑稽的一面。
英國廣播公司對此這樣寫道:“那幅被吻的油畫,可以說是發揮出了畫布最潔白無瑕的巔峰狀態。”其諷刺之意,不言而喻。當然,被譽為“20世紀末最偉大的抽象派印象主義畫家之一”的塞·托姆布雷并沒有如此不堪,而且他的作品是以豐富的線條以及用涂鴉的方式將字母和單詞完美結合而著稱。那問題又回來了,究竟是什么促使蘭德女士“狠心”吻上這幅名畫呢?難道對藝術的熱愛足以讓她不懼監牢之苦嗎?
其實,她的心情和做法還是能被理解的,就連我這么理智的人,面對著博物館里的偉大藝術作品時,也總會有“一親芳澤”的沖動。有時候為了得到最佳欣賞角度,我總是用盡全身氣力盡可能地貼近油畫,就像是要嗅到顏料獨特的氣息一般。
這件“熱吻事件”讓我聯想到德國文化理論家瓦爾特·本雅明有關偉大藝術品存在“氣場(Aura)”的理論。
根據他的理解,人們對一件藝術品的愛憎感越強,所感受到的“氣場”影響就會越大。藝術作品是很特殊的物質,它有一種魔力既能讓人愉悅,也可讓人感到不安和壓抑。
博物館如莊嚴的神殿一般,而藝術品則可給人類帶來一種近乎崩潰的幻想。這就是為什么有些人在欣賞偉大的藝術品時,會情不自禁地做出一些激烈、暴力和具有破壞性的舉動,例如把油畫撕成碎片和把雕塑砸爛。這種破壞藝術的做法,就我看來,恰恰是把藝術當作信仰的最強烈的表現。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