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博物館考古隊繪制古代仙林發展圖
南京市博物館考古隊繪制古代仙林發展圖
南京市博物館考古隊繪制古代仙林發展圖
西周、六朝、明代……這是三個在中國歷史紀年表上排序相距甚遠的時代,但是在南京仙林,它們交織在了一片方圓50萬平方米的考古工地內。
在這處考古工地內,南京市博物館考古隊用了4個月的時間,首次在仙林地區發現了大規模西周時期的村落,發現了若干中高等級的六朝墓葬,發現了6座疑似明代磚窯。
于是,一條仙林地區的發展曲線日漸清晰地展現在了世人面前。西周時,這里大規模居住著古越人———長江中下游地區的原住民;秦朝時,這里是秦始皇東巡渡江的交通要道,也是南京最早置縣的地區之一;到了六朝,這里成為了拱衛首都南京的要地江乘縣,“木猶如此,人何以堪”的典故就出自此時此地;但是明清兩朝,這里的衰落使其被并入上元縣,成為了名不見經傳的墓磚生產基地。
西周遺址:垃圾堆里找文物
夏日的艷陽下,山上的樹木都被曬得沒精打采,一座并不起眼的小山,幾個頭戴草帽的工人正揮汗如雨地忙著些什么。在他們的腳下,是一處沉睡了3000年的西周村落。
很顯然,先民們在這里開發了一片很大的居住區,雖然目前考古隊的發掘面積僅有300多平方米,但是僅山腳地區的遺址就占地約5000多平方米,而那片蔥郁的山林下還埋藏著至少3萬多平方米的西周遺址。
3000年的滄海桑田不但抹去了先人活動的遺跡,就連一個地名都沒有留下,考古隊只得將這里暫時稱為“田山遺址”。據現場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專家介紹,由于整個遺址的地表狀況很復雜,所以目前只對5000平方米的地域進行了詳細的勘察,而現在的發掘面積僅有300平方米。此外,在距離“田山遺址”5公里左右,考古隊還發現了一處面積約6000平方米的西周遺址。
在考古隊員的營地,記者看到了出土的部分文物。這批文物以夾沙紅陶為主,基本上都是比較常見的罐、釜、盆等生活器皿的碎片。
“這塊碎片上的梯格紋具有非常鮮明的時代特征。”這位專家指著一塊破碎的陶片告訴記者,梯格紋是長江中下游地區古越人的典型紋飾,從新石器晚期直到六朝都有這樣的紋飾。
據介紹,這是仙林一帶首次發現如此大規模的西周遺址,這一發現證明了早在3000年前,仙林地區就已經成為了先民們的大規模居住地。而且,這批先民很可能是南京地區的原住民———古越人,梯格紋就是土著文化的典型特征之一。史料記載,直到孫權時代,來自北方的政權還經常發兵征討山中的原住民。
六朝古墓:仙林曾經很繁華
別看仙林地區現在是建設中的南京新城區,可早在2200多年前,這里卻是南京地區的中心地帶之一。
“秦代時這里建有江乘縣,是南京地區最早建縣的地區之一。當年秦始皇東巡就是從這里過的長江。”南京大學文化與自然遺產研究所所長賀云翱教授告訴記者,這說明當時江乘縣是長江中下游的一處交通要道。
到了六朝時期,江乘縣更成為一處戰略要地,東晉時南瑯琊郡的郡治就在這里。事實上,考古發掘的結果也證明了這里在六朝時的繁華。不但所發現的墓葬均是六朝時期的,就在前期調查的時候,他們還從一個民工那里征集到了一個完整的青瓷大碗。
到目前為止,考古隊共發現了7座六朝古墓。然而,在50萬平方米的土地上尋找7座六朝墓也并非易事。據考古隊員介紹,首先要結合古代風水理論進行目測。勘探的時候先用洛陽鏟,然后用GPS定位,把具體方位確定下來后,就可以準備發掘了。
昨天,考古隊已經徹底清理好了兩座六朝早期墓葬。記者看到,這兩座墓葬屬于中等規模,墓磚都是典型的六朝青磚。其中有一個墓葬的墓墻是由整齊的十字紋墓磚構成的,而這種狀況現場的考古隊員都沒有見過。
據賀云翱介紹,江乘縣在六朝時曾繁華一時。當時,東晉名臣桓溫建議政府將南瑯琊郡郡治設立在這兒。多年以后,桓溫北征再次路過時,見到之前所種柳樹都已經長成十圍(兩手的拇指和食指合攏起來的長度),不禁感嘆道:“木猶如此,人何以堪!”
明代磚窯:民間的造磚基地
到了六朝以后,江乘就很少出現在文獻上了,只有零星的關于江乘山水的記載。現場考古專家告訴記者,在發掘中他們發現的六朝以后的遺址、遺物卻很少,僅僅發現了幾座明代的土坑墓,墓中粗陶器的陪葬品說明這里埋葬的是社會的平民階層。
“本以為這次發掘不會有太多六朝以后的遺跡,但是幾座磚窯卻引起了我們的注意。”現場專家告訴記者,在前期調查時他們就了解到,這里有座小山叫窯山,當時他們就懷疑附近有窯址。
果不其然,考古隊很快找到了6座磚窯。記者在發掘現場看到,這些小磚窯高約2米,直徑也只有2米,是比較典型的民間磚窯。目前,磚窯已經發掘完畢,但是卻有一個關于磚窯的疑問始終纏繞著考古隊員。
“開始我們以為這些都是六朝磚窯,因為他們舉例幾座六朝墓葬很近。”考古專家告訴記者,但是后來,他們經過比較發現,磚窯內殘留的墓磚并不是六朝墓所用的磚,它們的規格普遍比六朝磚小一些。
根據以往在南京地區的發掘經驗,考古隊員認為,這些磚窯很可能是明代的產物,因為窯內的磚與此前所發掘的明代墓磚非常相似。在接下來的兩個月發掘中,考古隊員將會盡力尋找明代墓葬,看能否發現磚室墓,以最后確認磚窯的年代。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