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當代審美文化角度看李強先生的書法
從當代審美文化角度看李強先生的書法
從當代審美文化角度看李強先生的書法
時間:2007-07-31 00:00:00 來源:
名家
>從當代審美文化角度看李強先生的書法
□ 傅京生
縱觀20世紀八十年代以后的書法家,按其成長時所處的文化背景,可以大略分成如下四組:1、生于十九世紀末與二十世紀同齡的人。其書學成果顯端于20-40年代,他們的書法風格的文脈淵源,與楊守敬、吳昌碩、沈曾植、康有為、李瑞清、曾熙等人的書法成就有著直接的血脈關聯,至二十世紀末,這些人的書藝已爐火純青。2、生于二十世紀20-30年代的書壇學人。這些人的書法受惠于因西學東漸而逐步普及開來的新型的美學觀念和方法,到二十世紀末,其書藝終大器晚成,如王學仲、沈定庵、王北岳、歐陽中石、林鵬、李鐸、劉藝、沈鵬、尉天池、章祖安等人的書法即是明證。3、生于1949年前后的一代人。這一代人的特殊生活經驗與人生歷程,決定了他們的書法較注重其社會功能。這一代人處于中西文化沖撞的臨界點,但中國改革開放之前的思想意識對這一代人的審美觀念的影響是根深蒂固的。不過,這一代人仍有不少人脫穎而出,成為二十世紀書法的一道亮麗的風景線。4、生于70年代前后的新生代書家,這一代書家成長于中西文化大沖突的信息工業社會,書法呈夸文化融合屬性。如果我們不著先見地欣賞、研究他們的作品,我們就會發現,21世紀的書法大師很可能就產生在他們之中。關鍵是在這一代人中誰能在新到來的21世紀中,把握住解決中西文化碰撞這20世紀難題的哲學方法論及其世界觀,誰就有可能成功。
李強先生的書法,寫得豪爽豁爽,帶著東北黑土地的獷猛氣息,猶如那個地方的民歌,婉轉、高亢、嘹亮,他既是一位將來極有可能成功的“新生代”書法家。
李強先生1967年生于黑龍江省,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獲得省級首屆書法大賽優秀獎而在書壇初露頭角,這個榮譽是恰逢其時的。這時候他年輕、精力過剩,且求知欲旺盛,更重要的是,此時正是中國藝術思潮激烈變化,以及此時正是新時期書壇發生風格重大變遷的轉折時期,于是,可以說,時代似乎特地為他及他的同年人提供了一方十分豐厚的,可供他們盡情汲取營養的審美沃土。
自1840年以來,在一個多世紀的時間長河中,在西學東漸以及中西文化激烈碰撞中,經過幾代書壇學人對書法的迷惘、求索、比較、研究、創造和篩選,人們在新的歷史時期,終于逐漸看清楚了書法美的人文本質、理解了書法美的人文功能,一言以蔽之,在一百多年的時間長河中,書壇學人以極為艱苦卓絕的方式,且經蓽路藍縷而獲取的書法美學成果及其物化,到了20世紀80年代前后,終于為書壇提供了三個方面的精神資源:(一)自由意志,(二)現代視覺方式,(三)本土書法文化精神的重新闡釋。在這一時期,誰能一無掛礙地、全方位地理解、把握、吸收這三個方面的精神資源誰就能迅速取得成功。在當時,書壇陳舊迂腐的觀念確實使許多人積重難返,阻礙了觀念的更新,然而,李強先生那時年輕,且求知欲旺盛,所以對他而言,可以說是天賜良機。
老天給予一個人的機會,是一個藝術家成功的基本保證。曾經有無數天才的藝術家由于生不逢時,而被歷史淘汰。在這個意義上,李強先生這一代人是幸運的,他們心無掛礙,可以在時代提供的廣闊時空自由馳騁。而在自由馳騁的青年學人之中,李強先生又是佼佼者。從他的書法創作可以看出,他對書法內蘊的精神氣息的反應極為敏銳,他看得見書法點線中的靈魂,我們從他的書法創作中,可以看到,書法的意象在的他的腦海中上生龍活虎的活物,是一種如云涌霞飛、似瀑鳴溪漾般的流動變幻的審美境界中的存在。故爾他的書法,看上去,其筆法,活脫機敏,擒縱相生,而氣象上,則縱橫馳騁,酣暢淋漓,且能以自己獨有的方式闡述著中國書法的文化脈絡。于是我們說他將來極有可能在書壇成功,絕不會是妄言。
總之,李強先生屬于跨世紀的“新生代”書家,從總體上看,當代新生代書家們的書法,還無法與唐宋時代的書法大家相比,因為現代人缺少古代書法大家所具有的那種共時狀態的人文關懷,但我們 已經跨入一個加速劇變的時代,科技革命正在改變著文化思想的傳播方式,人們的情感的傳播的方式也在發生深刻變化,而在新的形勢下,與當代書法家融為一體的共識狀態的人文文化正在形成之中,于是可以預料,只要李強先生不懈努力,依他的聰明和好學,他將來是能夠登上書法的時代的高峰的。
傅京生,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書法理論家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