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玉雕十八羅漢
清玉雕十八羅漢
清玉雕十八羅漢
時間:2007-07-30 00:00:00 來源:新民晚報
收藏
>清玉雕十八羅漢
日前,首屆中國民間國寶評選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揭曉,筆者有幸欣賞到來自滬上的一組榮獲入圍獎的“民間國寶”——清玉雕十八羅漢。
本次“民間國寶”評選活動由中國收藏界雜志社等單位發起主辦,歷時兩年,全國參評藏品達13329件(套),由18位國家級文物專家擔綱評委,共選出6件(套)民間國寶,同時還有6件(套)藏品獲得民間國寶入圍獎,清玉雕十八羅漢,即為其中一獎,由張廣文、李久芳與云希正三位專家拍板定奪。此組玉雕十八羅漢,清中期遺存,料系新疆和田清白玉,質地縝密而細膩,色微青而泛白,晶瑩溫潤。十八羅漢造型生動,雕刻精美,刀法圓潤流暢,柔韌中見力度,繁而不瑣,虛實相生。衣飾飄逸,風骨錚錚,尤其是面部表情的刻畫,喜怒哀樂自成眾相,且個個悠然自得,胡貌梵相,不同凡響的感染力,如此匠心獨到,令人嘆為觀止。
縱觀中國藝術品雕刻史,自明以降,源自佛教題材的十八羅漢,成為雅俗共賞的雕刻載體,或石或牙,或玉或核,各得其好,從而成為民間藏家的青睞之品。羅漢,全稱為阿羅漢,或作阿羅訶,他們是佛的得道弟子。作為藝術形象的十八羅漢源于十六羅漢,據說最早把羅漢形象塑造出來的是唐代僧人 貫休。貫休擅長詩、書、畫,傳說有一次他打坐入定的時候夢見十六羅漢,醒后即按記憶一一畫下。十六羅漢成為十八羅漢,是宋代一位張姓畫家的創作,后經蘇東坡題寫贊詞,遂使十八羅漢廣為流傳。十八羅漢都有其梵文名稱,但中國人很難記住他們,就給起了中國化的名字,例如嘎沙鴉巴尊者被叫為“降龍羅漢”,而賓度羅跋羅惰阇尊者則稱之“坐鹿羅漢”。至于十八羅漢的具體形象,因無經典儀軌之依據,多隨古代藝術家的技藝而發揮,頗多變化,無一定規。
清玉雕十八羅漢,為滬上藏玉家陳有良先生所藏。據說此物原主人為香港東方珠寶行程金元先生,程氏畢生酷愛中國玉器,數十春秋,積藏了幾百件歷代古玉,其中清玉雕十八羅漢為上世紀40年代重金購得。去年初,程老先生91歲仙逝,清玉雕十八羅漢轉庋于陳有良先生。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