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人民日報》報頭
不同的《人民日報》報頭
不同的《人民日報》報頭
毛澤東一生曾多次為報紙題寫報名,其中有兩次為《人民日報》題寫報頭。
抗戰勝利后,中共晉冀魯豫中央局決定籌建機關報,有人主張叫《滏陽日報》或《晉冀魯豫日報》,多數人主張叫《人民日報》,而且想請毛澤東題寫報名。但是當時黨中央和毛澤東在延安,報社在邯鄲,云天相隔,無法辦到,只好從毛澤東所有題詞中找出“人”、“民”、“日”、“報”四個字拼在一起,自右至左排列作為報名。
1946年6月,中共晉冀魯豫中央局副書記薄一波到延安匯報工作,受報社委托請毛澤東給該報題寫報名,擬用《晉冀魯豫日報》或《太行日報》,毛澤東認為報名不一定要冠上地方名字,還是用《人民日報》好,并且一連橫排寫了5幅“人民日報”報名,接著又問身邊的同志“哪一幅寫得好,幫我排一排”。大家各抒己見,幫助挑選,毛澤東再三比較后用筆圈了其中一幅說:“這幅比較好,就用這幅吧。”從1946年7月1日出版的第45號報紙才開始啟用毛澤東親筆題寫的《人民日報》報頭。
1948年6月黨中央決定將晉冀魯豫和晉察冀兩大解放區合并,統一出版《人民日報》,并請毛澤東重題報頭。毛澤東在西柏坡高興地提筆揮毫連寫四幅《人民日報》,并且說:“中間兩字要小一點,兩邊字要大一點,這樣就好看嘍!”1949年8月,中央決定華北局的機關報改為中共中央機關報,還叫《人民日報》,報頭編號連續用,直到現在。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