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見金獸達18斤重
罕見金獸達18斤重
罕見金獸達18斤重
南京博物院院藏的10件國寶級文物中,戰國時期的“錯金銀銅壺”與“郢爰”、西漢的“金獸”這三件為盱眙縣南窯莊窖藏出土,這是當地農民一鍬挖出來的驚世大發現,許多考古隊員一輩子都沒有這樣的運氣。
盱眙北部是管鮑分金故事的發生地,盱眙縣城東南則是三件國寶的埋藏地。1982年正月初七,馬湖店村農民萬以全在挖水渠時一鍬下去,發現一個閃閃發光的金獸。這只金獸重達9100克,含金量達99%,通高10.2厘米,身長16厘米,身寬17.8厘米,空腹、厚壁,澆鑄成形,是目前全國考古發現的金器中最重的一件金器。金獸下蓋著一個精美奇特的銅壺,壺內裝滿了金器,其中9塊半金餅重達2864克,15塊馬蹄金、麟趾金重達4845克,11塊金版“郢爰”重達3260克。黃金總重量超過20千克。萬以全把這些珍寶捐給了國家,并用所獲的5000元獎勵修補了被爭搶“分金”的村民擠壞的房屋。
金獸是最重的一件金器,呈蜷伏狀,頭枕伏于前腿之上,屈腰團身,首靠前膝,耳貼腦門兩側,頭大、尾長、身短而粗壯,似虎更類豹。附耳瞪目,張口露齒,神態警覺,頸部戴三輪項圈,頭頂有一環紐,通體錘飾圓形斑紋是在獸體鑄成后再捶擊上去的,大小相當,呈不規則的圓形,十分精美。底座空凹,內壁刻有小篆“黃六”二字,為秦漢文字。“黃”指質地為黃金,“六”為序數。通常所見的金器大都是捶擊而成,而金獸卻是古代金屬鑄造工藝和金器捶擊工藝這兩種技法完美結合的產物,實屬罕見,彌足珍貴。
據南京博物院考古所林留根研究員介紹,金獸究竟是什么動物至今仍沒有一致的看法。有人認為是老虎、有人認為是獅子、有人認為是豹子。從其造型來看,應該更加接近豹子。從與金獸、青銅圓壺共出的麟趾金,以及金獸的造型及其文字等看來,其窖藏的最后入藏年代在西漢時期。但究竟是誰將它們匆匆掩埋依然無從得知。
南京博物院“鎮院之寶”甄選活動短信參與方式:“130+編號”至0966655(移動)、8118200(聯通)、9666200(小靈通),資費0.5元/條。具體參與方式詳見7月24日本報A17版或南京博物院網(www.njmuseum.com)與揚子晚報網(www.yangtse.com)。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