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聰女畫家繪中國首張彩繪全身孔子像
失聰女畫家繪中國首張彩繪全身孔子像
失聰女畫家繪中國首張彩繪全身孔子像
由國家一級美術師、失聰女畫家高曉笛創作的中國首張彩繪全身《孔子像》于近日完成,這副畫像得到國學大師任繼愈等一批著名學者及美術家的肯定。
今年52歲的繪制者高曉笛,自幼因藥物致殘失聰。少年師從名老畫家朱佩君先生,擅長工筆花鳥兼人物。1984年調入成都畫院,任專職畫家。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國家一級美術師。作品風格嚴謹典雅,豪放灑脫,具有鮮明的個人特色。在工筆畫創作中融匯中國傳統水墨優秀技法及西方印象派手法,形成自己的獨特的“細而不膩,工而不匠”的“工墨中國畫”藝術創作風格。其作品多次參加國內外重大美展并獲獎。
孔子真實形象難定
孔子是中國歷史上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儒家學說的創始人,但是由于歷史原因孔子真實面貌形成斷代遺失。因此,后人繪制孔子像時有很大困難。同時由于不同時代對孔子思想與形象的認識不同,歷代創作個體特殊觀念與情感的形象化表述也具有復雜性和模糊性,導致歷代有多種版本孔子像流傳。2006年9月祭孔大典前夕,中國孔子基金會向全球公布了孔子標準像,這一硬性統一引起了社會上很大的爭議。
在此背景下,高曉笛要繪制中國第一張彩繪全身孔子像也就顯得更加難以落筆。在正式下筆前高曉笛參閱了大量前人之作,廣泛聽取美術界人士的建議,經過二十多次修改,歷時半年才最終完成。
高曉笛繪制的孔子掛像以最新發布的孔子標準像并參照唐代吳道子的《孔子行教像》為基礎,加以藝術再創造,重點在人物特征刻畫上突出體現孔子這位思想家、教育家的偉大風范與氣度,力求通過筆法傳神展現孔子博大、智慧、自信、儒雅、謙恭、和藹的圣人形象,力圖在約定成俗的形象上尋求創新和突破。畫中孔子衣袂飄飄,腰佩長劍,舉止儒雅,似謙遜地彬彬還禮于我,又溫良恭儉地問“道”于人,還用睿智自信妙答天下文題,盡見儒家風儀。人物色彩穩重,線條流暢;以寫意的黃河、泰山為人物背景則更凸顯儒學思想的博大和源源流長,恰與孔子肖像形成鮮明對比和襯映。
獲國學大師任繼愈充分肯定
國學大師任繼俞指出,史記所載孔子是高大魁梧的形象,而吳道子筆下的孔子卻是矮胖形象,這于歷史史實并不相符,使人們對孔子形象認識被誤導一千多年。高曉笛繪制的《孔子像》就很好的把握了有史實記載的孔子既是嚴肅而又和藹平易的人物特征。他認為,紀念孔子最具現實意義的是可省視現代要抓好教育,要崇尚教育。教育是文化傳承、民族強盛和中國發展的根本。孔子作為中華民族的共同文化遺產和中國文化主流傳統的共同祖先,“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孔子”的多元理解,是所有尊崇孔子的中國人乃至世界人民的共同權利,也是孔子思想和人格力量不斷保持其活力的基礎。《孔子像》問世有利于向世界展示儒家文化,有利于讓世界更好地認識孔子。
這幅孔子掛像將由人民美術出版社、十藝善緣文化藝術中心、浙江星晨印務公司聯合采用限量仿真絹印方式發行2558幅。該掛像除作為上海2007世界特奧會贈送給重要的世界來賓的中國文化禮品外,還將面向全球發行。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