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書畫里藏著富礦 平常書畫在泰賣出22萬
中國書畫里藏著富礦 平常書畫在泰賣出22萬
中國書畫里藏著富礦 平常書畫在泰賣出22萬
“也許您不敢相信,國內看似平常的書畫作品在泰國賣出了22萬元一幅的天價!這一偶然的經歷,讓我豁然發現中國文化產品在世界市場上具有驚人的價值。”只有中專文化,時常以“農民”自稱的現代華人國際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張淑忠有些激動地說,“我正在一心琢磨著如何讓中國書畫在全世界火起來!”
可別小看張淑忠的“琢磨”,14年的一“琢磨”,月薪只有300元的張淑忠一次賺了200多萬;8年前的一“琢磨”,幾近破產的張淑忠將中國大蒜賣到了韓國,轉眼間東山再起……
一船水泥大賺200多萬
“我是一個地道的農民,我現在正做的事是讓中國書畫快步走上世界市場,特別是世界華人圈?!睆埵缰铱烊丝煺Z。
閑聊中記者知悉,張淑忠年輕時就讀的是農機中專,在下海浪潮最急的1992年來到了深圳。
生意場上的首次成功在1993年不期而至,而且來得這樣突然,這樣猛烈。張淑忠似乎對市場的機遇有著天然的敏感和悟性。在當村支書的幾年間,他動員村民換種優良小麥,單價輕松高出鄰村三倍;他組織大家在村子路邊遍植林木,至今村民還在談論他的“先知先行”。1992年,在干部下海的浪潮中,他又捷足先登,而且一步跨進得市場風氣之先的深圳經濟特區。
老家山東盛產的水泥成就了他的第一筆大買賣。當時,深圳掀起了大建設大發展的浪潮。首當其沖的建筑材料水泥價格急漲?!澳悄辏綎|的水泥250元還不好銷,而深圳的價格高出一倍多仍供不應求。我一口氣運了1萬噸山東水泥到深圳,一下子賺了200多萬!”張淑忠接受記者采訪時,連說了三次“瘋了”來形容當時的感受。“我請了一幫在深圳的山東朋友上陽光酒店,盡情慶祝了一番。”
隨后,張淑忠將水泥又賣到了汕頭等城市,還開始轉賣鋼材,短短三年間,他積累了2000多萬元財富。
“市場直覺助我東山再起”
轉折在亞洲金融危機爆發的1997年驟然發生。張淑忠任職的深圳市浩瀛食品加工廠最初順風順水,不久又設立子公司浩康保健品有限公司,代銷美國深海魚油,產品一度幾乎打進深圳所有知名超市。但有少數超市或因經營不善,或因惡意卷款,數月之間,600萬貨款化為烏有;此時,老家的投資公司倒閉一下子抽走幾百萬出資,而浩瀛公司也面臨危機,虧損數百萬。在措手不及間,2000萬倏忽蒸發。
“那是我最灰頭土臉的日子。公司流動資金幾乎斷絕,50多名員工走得只剩幾個人,賣出兩套房子才勉強發出工資?!睆埵缰一貞浾f,“是對市場的敏感又一次幫助了我。”
1999年,來自農村的張淑忠敏感地認識到中國農產品在韓國的商機。他果斷地將山東大蒜運往韓國,果然回報不菲。不久,他代理出口的農產品又增加了板栗、牛蒡等品種,外銷市場擴大到東南亞,公司年收益迅速升到100萬元。
平常書畫賣出驚人價
2001年,張淑忠與幾位商人共組了現代華人國際集團有限公司,擔任董事長。
今年4月的一次跨國書畫展讓他震撼于中國書畫的力量,震撼于國際市場對中國書畫的關注與青睞。受朋友之邀,張淑忠準備參加今年4月在泰國舉辦的“2007·東盟石油高峰論壇暨經貿項目投資貿易洽談會”,帶什么參加會議為好呢?他想到了辦場書畫展,一方面,組織起來相對快捷,另一方面,自己的朋友中能寫會畫的不少,有近水樓臺的便利。
“效果之好出乎我的預料?!睆埵缰艺f,一幅小楷抄經作品《金剛經》賣出了15萬元的高價。而一幅“圖式水墨12生肖”書畫作品,引起了當地實業界、收藏界和新聞界人士的濃厚興趣。展覽的第二天,一位聞訊趕來的泰國書畫收藏家以22萬元的價格買下這套“圖式水墨12生肖”。
原本只是應景參會的張淑忠一行,沒想到短短5天內,賣出了近百幅書畫作品,總收入超過102萬元,作品平均價格1萬多元。張淑忠介紹,這些作品平日在國內市場上絕無這等火爆,有的畫只是作者自娛自樂之作,并無多大市場前景;有的雖有幾千元的報價,但鮮有成交。沒想到,它們一到泰國會受到如此追捧,高價且暢銷。
中國書畫“走出去”海闊天空
這次出乎意料的成功展會,讓對市場“天生”敏感的張淑忠陷入沉思。他在想,中國書畫作品在泰國市場暢銷,是偶然的奇遇,還是必然的趨勢?是不可復制的一錘子買賣,還是預兆著一個新市場的剛剛開啟?
“我看到一個全新的市場,一片前景無限、收獲多多的商機。”張淑忠“嗅”到中國書畫在海外市場的空前機遇,為自己發現一片新的“富礦”而興奮。他認為,隨著中國經濟的持續高速發展,中國的經濟、文化影響力與日俱增,裹藏著古老中國神秘文化密碼的書畫藝術尤其令人著迷。而海外華人經濟實力這些年取得了長足的發展,他們對中國傳統文化更是念念不忘,尋根情結十分濃郁。也就是說,以華人為主體的海外市場已經形成了對中國書畫的巨大需求,而他們非同一般的經濟實力又為這一市場的持久興旺奠定了基石。萬事俱備只欠東風。這東風就是,讓真正代表中國書畫藝術特色與水準的作品在國際市場上閃亮登場。
“不能說國際市場上沒有中國書畫,問題是,它們亮相的方式不足以引起當地人的關注與激動。”張淑忠認為。目前,中國書畫“走出去”多半還是純藝術交流方式,或是單個作者的單打獨斗,市場效果非常有限。他的思路是,政府搭橋,團隊出擊。具體而言,就是借友好城市交流等良機,組織書畫家團隊前往開展,通過眾所關注的新聞事件和書畫家們的現場互動,激發當地人士對中國書畫的熱情與喜愛。
張淑忠設計了一套讓中國書畫“走出去”的大計劃。繼上次泰國書畫展之后,他將在新加坡、澳大利亞、巴西、法國、意大利等國家舉辦類似書畫交流活動,致力讓中國書畫作為中國文化的代表之一,作為一個充滿活力的新興產業,在世界上越走越遠,越走越紅火。
人物簡介
張淑忠有著關東大漢的體魄,兼具山東人的沉穩與多識。如果不自報“家譜”,你難以想像他最初的學歷只有中專層次,而且專業是農業機械。因為,張淑忠正在從事的工作技術含量可是非常之高——集中國品牌戰略研究會會長、中國書畫國際交流中心主任及現代華人國際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三職于一身。
一次偶然的成功書畫展,讓他洞悉中國書畫在國際市場的無限潛力,從此,邁上了向世界推介中國書畫的旅程。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