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的力量
年輕的力量
年輕的力量
時間:2007-07-26 00:00:00 來源:
名家
>年輕的力量
——2007年A+A第二回展覽
A+A是一個年度展覽平臺,意為藝術家與藝術推廣,最初的推出的時候還有“藝術家AA制自助展”的意思在內。2006年A+A第一回展覽在北京王府井中央美術學院的陳列館內舉辦,獲得了各方的認可。
而我也在過程中“收獲”了多位朋友,在他們的慫恿下,我開始遠離原來的狀態,不僅基本拋卻了多年的書畫收藏,甚至在十月份成立了一個機構——北京偏鋒新藝術空間(PIFO New Art Studio)。
成立空間是為了更方便的同各界打交道。這個空間以推動新藝術、年輕藝術為主,她本身不以贏利為目的,希望以其自身的運轉來和新藝術家、新藝術一同成長,我們有一個口號——to be together. 這里的“新藝術”、“年輕藝術”當然包括年輕藝術家的作品,然而,與此之外,還包括一些年齡不是年輕、藝術還是很年輕的藝術家的作品,如王川、胡升平等。其中,王川是一九八零年代初四川鄉土寫實主義畫派的代表畫家之一,《再見吧,小路》久有盛名,后來藝術家患有疾病、幾經生死,雖藝術上創造力旺盛,卻不為外知,我們也把他作為重點的推介對象之一。
年輕藝術家的發掘與培養更是我們的重點與樂趣所在。短短一年不到,就有多位藝術家朋友對我說:現在偏鋒是全國年輕藝術家資源最好的空間了!我知道這是對我的鼓勵,是對我和我的同伴們工作的肯定與期望。這里對A+A’2007——A+A第二回展略作回顧,也是對鼓勵和支持我們的朋友們做一匯報與交流,希望大家不吝賜予意見。
關于藝術家選取
最早策劃A+A展覽是因為受藝術家們之邀,所以原則上A+A第二回展覽保留了幾乎全部原有藝術家。部分藝術家因為各自原因沒有參加,馮碩是因為同瑪勃洛畫廊確定了合作關系,肖進則是沒有新作。但A+A原本定位于流動的平臺展,增、減藝術家也再平常不過,她要力求豐富、有活力。所以,第二回展覽大幅度增加了參展藝術家數量,新增藝術家的標準定位于有學院背景而不拘于學院、專意創作遠離流行圖式,另外增加了以新材料、新媒材為創作手段的藝術家。業內口碑也是一個重要的參考標準,同多位參展藝術家及其他業內人士有過反復的討論。
這樣,2007年A+A展覽在平面上增加了韋嘉、熊宇、宋琨、魏言、康海濤、鄭力、沈樺等七位。其中,韋嘉、熊宇是創造力活躍的四川地區年輕藝術家中最為知名者,他們已經成名多年,并產生了廣泛的影響,卡通之風或跟他們撇不開關系,但他們本人卻沒有停留在“美”上,還在探索求變。宋琨的肖像畫在大學的時候已經受到關注,灰調子她延續著那個時期的路子,這是一個執著而聰靈的藝術家。魏言的畫以表現主義的語言、中國傳統的題材,營造出原始社會般的意境。我曾數次前往綿陽小城,為的是看康海濤的畫,同他討論??岛袃煞N風格,一種紙本丙稀,一幅往往月余、甚至幾個月才能完成,一種是大筆觸,然而殊途同歸,畫面最后都呈現出夜色里的神秘。鄭力的畫則是一些怪誕的形。
架上之外,其他媒材的創作也是所要關注的重點之一。鄔建安的作品是以鉛筆涂黑白紙,實際上是對藝術勞動量的觀念性考慮。吳笛的工作室原本在我們空間對面,她大學畢業的時候包扎出一些材料性質的作品,后來卻不再進行藝術創作。在我反復的“誘因”與催促之下,她又重新包扎,參加了我們空間的開幕展——出格。她以柔質的絲綢、紗、海綿來再造新聞圖片里被炸死的嬰兒、母親,提示出似無奈的關懷。吳笛很聰明,在別人都在專意繪畫,甚至都往卡通路上擠的時候,她獨出機杼,輕輕松松就勝過了許多人的大費周折。我希望她的參展會對現今流行風有所警醒。不過,她展出的面貌并不全面,有包裹出的云、平面的材料與小型的裝置。邵鯤是一位素人藝術家,所謂素人藝術家,就是沒有經過專門的美術學院的訓練而專心藝術的人。他的作品充滿了童趣。
陶磊展出的是他給畫家祁志龍在通縣宋莊美術館旁邊所做的工作室兼居室。陶磊的建筑模型和Tony的攝影作品的參展,是為了宣示A+A對建筑與攝影的關注,下一步我們會做更多的研究,逐漸加大其比例,希望更為多樣,更為活躍。
關于展覽
A+A第一回展覽僅有北京中央美院陳列館一地,第二回擴大為全國巡展。原計劃在重慶、成都、北京三地展覽,按展出地點劃分為四個階段:第一階段2007年3月30日~4月5日重慶美術館,第二階段4月15日~4月22日四川大學美術館(江安校區),第三階段4月30日~5月6日北京中央美術學院陳列館,第四階段北京798,5月23日~5月30日。
巡展“勞民傷財”,花費不菲,但在我看來,四川是創作力活躍的地方,來重慶、成都兩地,一方面進行交流,展現藝術家最新的工作成果;二是希望發現、發掘出新的優秀藝術家:A+A會是我們大家共同的平臺與機遇——to be together嘛!實際上,在展覽的同時,便有藝術家向我們提出參展意向,其中,相當一部分是非常知名的藝術家。我們重視任何藝術家提出的申請,無論知名與否,合適與否,均會收到我本人或我的工作伙伴的反饋。
在四川和北京,展覽都是贊譽聲不斷,許多朋友說這是近年來“四川最好的展覽”,北京資深的業界朋友也在夸耀展覽與畫冊,似乎我們獲得了很大的成功。然而,我內心實情卻是發虛——從參展藝術家,到圖錄制作編排,到畫框,到展示燈光等等,我均有不滿意的地方。朋友們的祝賀,我們視之為鞭策,下一屆的A+A會更好。
A+A展覽不求統一的風格,沒有主題,她是偏鋒新藝術空間的年度展示平臺,是我們的第一塊品牌。專題化、風格化的探討主要集中于我們另外的展覽品牌——“圖畫手工”、“新寫實”等,它們均是長期的年度展覽。A+A的主要關注點還是“新七零后藝術家”,以遠離流行圖像、遠離重復,重視原創為宗旨,求新求變,展示出對自由與自律的信奉。兩屆之后,未來將繼續深入,展示出她的包容與流動性。我們還正在籌劃設立面向全國的年輕藝術家獎項。
在討論、籌劃下屆A+A展覽的同時,第二回的展覽遠沒有結束,我收到了各地的熱情邀請。2007年A+A展覽第二回已經確定的巡回地點還有杭州、廣州、無錫,并將于11月受邀參加在武漢舉辦的第八屆中國藝術節。
策劃展覽是辛苦而讓人愉快的工作,在過程中,我覺到了年輕的力量,就夸張地說總結一句:這是我和偏鋒的幸運,大家在一起,成長與共,榮辱與共——to be together,for better, for worse.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