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把中央文史館鎮(zhèn)館家底兒搬來了”
“我們把中央文史館鎮(zhèn)館家底兒搬來了”
“我們把中央文史館鎮(zhèn)館家底兒搬來了”
時間:2007-07-26 00:00:00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晨報
收藏
>“我們把中央文史館鎮(zhèn)館家底兒搬來了”
黑龍江省人民政府參事室文史館成立50周年-關注紀念活動
齊白石的《紅菊圖》、陳半丁的《牡丹梅花園》、彭八百的《達摩圖》、章士釗、沈尹默、啟功的書法作品等等。24日,在“黑土情”全國文史研究館書畫名家作品展上,30多幅國寶級書畫作品令參觀者流連忘返。帶來這些展品的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著名書畫家侯德昌接受記者采訪時說,這次是中央文史研究館有史以來第一次帶這么多館藏書畫精品到地方展出,可見中央文史研究館對黑龍江文史研究館成立50周年紀念活動的重視。
今年74歲,身著淺色中式短衫,腰板挺直,目光矍鑠的侯德昌站在齊白石先生的《紅菊圖》前介紹說,這是1952年中央文史研究館成立3周年,當時93歲的齊白石先生身為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專門為中央文史研究館創(chuàng)作的。現(xiàn)在中央文史研究館僅有3幅齊白石先生的作品,《紅菊圖》是其中之一。
侯德昌如數(shù)家珍:“這幅章士釗的《臨曹全碑》是中央文史研究館上世紀50年代收藏的書法作品,是目前國內館藏中的精品;這幅羅銘的《西域華山》是中國國畫革新之作;這幅陳半丁的《牡丹梅花園》是1961年的作品,在國內外享有很高的聲譽……總之,這次我們把中央文史館鎮(zhèn)館家底兒搬來了。”
在介紹自己的作品《山水》時,侯德昌說:“我1956年考入原中央工藝美術學院,主攻陶瓷美術設計專業(yè),畢業(yè)后留校任教陶瓷美術設計專業(yè),上世紀70年代后期任教國畫山水課,潛心創(chuàng)作研究山水畫,這幅《山水》是在北京郊區(qū)畫的。我主張書畫作品要反映生活,保留傳統(tǒng)精華,雅俗共賞。”
提起毛主席紀念堂大理石墻面上鑲嵌的自己所寫“偉大的領袖和導師毛澤東主席永垂不朽”17個隸書大字, 侯德昌回憶說,毛主席去世后,黨中央決定修建毛主席紀念堂,并向全國書法界廣征手稿。當時自己四十出頭,不過是中央工藝美術學院的一位普通教師,用了大半個月寫好這17個隸書大字。在應征的上萬幅作品中,不乏名家之作,而他的作品被一致認為“渾厚穩(wěn)健、氣勢磅礴、開闊奔放”,經中央領導審定,最終入選紀念堂。
據了解,1990年以后,侯德昌的作品頻繁出現(xiàn)在重要場所。國內書畫界評價侯德昌的山水畫功力深厚,生活氣息濃,布局嚴緊,氣勢如虹。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