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莊的困境需要從法律層面求解
宋莊的困境需要從法律層面求解
宋莊的困境需要從法律層面求解
一段時間以來,居住在北京通州宋莊的多名藝術家接連被當地村民告上法庭,要求認定原來的房屋買賣合同無效,并請求按照原價收回房屋。就在幾天前,當地法院在第一起有關案件的審判中支持了原告的部分請求,責令畫家李玉蘭和譚小勛夫婦在90天內搬出所居住的房屋,他們在5年前與原房主所簽訂的購房合同也被判定為無效。至此,宋莊當地村民“逼宮”外來藝術家的第一張多米諾骨牌已經倒下。
宋莊村民之所以要收回房屋,原因再簡單不過,那就是宋莊的房價如今漲了很多,相比之下,當年賣房的價格看上去有點不劃算。當然,他們之所以敢于和畫家對簿公堂,更主要的原因是他們懂法了,他們知道農村宅基地不允許在本集體經濟組織之外流轉,他們當年的賣房行為本身就不合法。
當地法院支持村民的訴訟請求,從法理上看也無可厚非。盡管農村宅基地流轉在全國各地都大面積發生,但是,一旦發生糾紛,法院只能以現行法律為依據進行裁決,缺乏法律依據的買賣合同都無法得到司法支持。如此看來,在國際上已經享有盛名的宋莊藝術區似乎建立在浮沙之上,聚居在那里的數百名畫家再次面臨著遷徙之困。
宋莊從一個藉藉無名的郊區小鎮,發展成北京的一張響當當的文化創意名片,緣于藝術家與當地政府的“情投意合”。藝術家看中了這里的地理環境和低廉的房價,而地方政府則從藝術家的聚集中看到了區域發展的難得機遇,于是,宋莊人對外來的畫家們張開了懷抱。在10年多的時間里,投奔宋莊的藝術家越來越多,宋莊成為中國當代藝術的一座重鎮,大量藝術展覽在這里開辦,國際熱錢也悄悄地流向了這里,眾多的國內外游人都把宋莊當作游覽北京的必經之地。宋莊鎮政府在文化興鎮這個大命題上,更是體現出前瞻性的眼光,不僅成立了文化藝術促進會,當地官員甚至開始為一個更大規模的文化創意產業基地做出規劃。而在北京市的總體發展藍圖上,宋莊也占有相當重要的位置。如果沒有“逼宮”事件的發生,宋莊毫無疑問會成長為北京的藝術大本營,與798一道,成為帶動北京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一雙翅膀。
面對當地村民蘇醒的法律意識和強烈的逐利沖動,宋莊要想不讓多米諾骨牌依次倒下去,就必須采取干預措施。一種辦法是由鎮政府做當地村民的工作,勸說他們不要起訴藝術家,也不要收回房屋。另一種辦法是由政府居間協調,藝術家給予賣房村民一定數額的補償。不過,就算這些辦法能夠暫時管用,仍然不能解決藝術家的財產權合法性問題,宋莊的長期繁榮仍然得不到保障。
要想切實解開這一難題,只有從法律環境的改變著眼。眾所周知,圍繞著農村宅基地流轉的問題,從立法到實踐都有了一些松動的跡象,如《物權法》在審議過程中,就刪去了禁止宅基地使用權轉讓的有關條款,為宅基地的流轉預留了一個“口子”。廣東省有關部門在今年2月曾起草過一個文件,規定農民合法的宅基地可以上市流轉,雖然這個文件尚未批準生效,但它已被看作宅基地流轉的破題之作。從長遠看來,為了保障農民利益、合理使用土地、促進城鄉一體化進程,農民宅基地的上市流轉會成為必然趨勢。那么,北京有沒有可能在這個題目上先做一些文章呢?在經過必要的法律程序之后,宋莊能否成為宅基地流轉的實驗區域,為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解除后顧之憂?目前看來,這可能還只是一個美好的愿望。
宋莊藝術區的興起殊為不易,保住這片藝術的熱土更需要智慧和魄力。除了在行政、財政、規劃等方面要做更多的工作之外,建設一個有利于文化藝術事業發展的法律環境,似乎是更為急迫的任務。而這一點,是曾經被我們所忽略的。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