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聰女畫家創作彩繪《孔子像》
失聰女畫家創作彩繪《孔子像》
失聰女畫家創作彩繪《孔子像》
國家一級美術師、失聰女畫家高曉笛創作的彩繪《孔子像》,歷時半年完成,得到任繼愈等著名學者及美術家的肯定。
高曉笛繪制的孔子掛像,在最新發布的孔子標準像和唐代吳道子的《孔子行教像》基礎上進行了藝術再創造,力求展現孔子博大、智慧、自信、儒雅、謙恭、和藹的圣人形象。人物色彩穩重,線條流暢,寫意的黃河、泰山為人物背景,凸顯儒家思想的博大和源遠流長。
據《孔子像》策劃者宋體金介紹,繪制孔子掛像是一項非常艱巨的任務。由于歷史原因,孔子的真實面貌難以考究,而畫家卻要展示能夠讓人感到真實與可信的孔子。這次繪制掛像的原則是尊重歷史依據,同時最大范圍、限度地吸收歷代孔子像作品中的優秀元素。
高曉笛在創作中先后參考了東晉顧愷之所繪《先圣小像》和戴逵的《金人銘》;五代南唐董源的《孔子哭虞丘子》、衛賢的《楚狂接輿》等描繪孔子事跡的畫作;北宋李公麟的《孔見萇弘》,南宋馬遠的《孔子像》冊頁、梁楷的《孔子夢周公圖》等等,并廣泛征求了專家的意見,經過20多次修改最終完成。
著名學者任繼愈認為,史記所記載孔子高大魁梧,而吳道子筆下的孔子卻是矮胖形象,與史實不符。高曉笛繪制的《孔子像》很好地把握了史實記載的人物特征,其問世有利于讓世界更好地認識孔子,向世界展示儒家文化。
今年52歲的高曉笛,自幼因藥物致殘失聰。她少年學畫,擅長工筆花鳥兼人物,作品風格嚴謹典雅,豪放灑脫,具有鮮明的個人特色,其作品多次在國內外獲獎。
孔子掛像將由人民美術出版社、十藝善緣文化藝術中心等部門聯合采用限量仿真絹印方式,向全球發行2558幅。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