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十發追悼會22日舉行
程十發追悼會22日舉行
程十發追悼會22日舉行
時間:2007-07-24 00:00:00 來源:新聞午報
資訊
>程十發追悼會22日舉行
 |
畫魂歸故里畫筆永相隨 。“月亮出來亮汪汪亮汪汪,想起我的阿哥在深山,哥像月亮天上走天上走……”
22日上午,藝術大師程十發先生安眠于上海龍華殯儀館追悼大廳的玫瑰叢中,人們在一曲云南民歌《小河淌水》中為他最后送行,有關方面領導敬送花籃并前往送別。下午,發老的骨灰被家人送往他的祖居地金山楓涇安放。
夢牽云南
程十發先生一生愛云南、畫云南,雖然生前他未能如愿再回那個魂牽夢繞的地方,但是昨日的追悼大廳內,卻是以最質樸的方式追念發老的情和意。
發老的巨幅頭像為白玫瑰所圍繞,笑盈盈地和大家一起聆聽著最心愛的民歌《小河淌水》。遺像兩旁的挽聯由上海美協副主席盧輔圣所撰、上海書協主席周慧王君所書:“三釜書屋千秋慧業丹青播化真善美,一代宗師四海聲名典冊長留天地人。”發老安詳地躺在玫瑰叢中,身上蓋著藍白格子的松江土布,在送上鮮花的人群中,當屬幾個云南少數民族打扮的姑娘最為顯眼,她們為了送發老,特意穿上了他生前畫過的民族盛裝。其中,來自云南的佤族姑娘布饒依靈特意乘飛機從北京趕來。她11歲時來上海辦畫展,發老給予她很大幫助,不僅出席開幕并為其畫冊作序,如今大學畢業的她在京已是職業畫家,“我現在不僅畫水墨,也畫油畫。發老經常說不要拘泥于畫種技法,只要能逼真、生動地表達對象,什么方法都可以存在,決不能貶低哪一種”。
魂歸故里
22日,滑稽笑星王汝剛、李九松,主持人曹可凡、李怡蓉、足球教練徐根寶等發老生前好友、晚輩都來送行。同齡老同學、香港攝影家簡慶福更是不顧年邁飛抵上海,在發老身邊沉思良久,不愿離去;而久未露面的連環畫家賀友直、畫家劉旦宅也出現在送別人群中,老淚縱橫……
此外,發老的日本老朋友周田敏秀先生也來了。他隆重地穿著日本水戶時期的服裝,佩著腰刀,恭敬地在發老遺體前行跪拜大禮。據發老之子程助介紹,遠在明代,周田家族就與中國明朝使者、程十發的松江同鄉朱舜水結下了深厚友誼。“作為周田家族后代,來到松江尋訪朱的后人,于是結識了發老,他十分敬重發老的人品和藝品,每年都是如此盛裝來滬向發老拜年。”
追悼會結束后,發老家人將發老安放于棺木之中,并特意將準備好的、發老生前用過的一根拐杖、兩支畫筆一同放入。下午火化結束后,按照發老生前愿望,家人將發老骨灰帶回家鄉,并按照家鄉的傳統習俗寄存于楓涇公墓,待今年冬至正式落葬。據了解,發老父母親和妻子也都葬在楓涇公墓,而100多年前程老的先輩曾是楓涇鎮的鎮長。
相關新聞
拍場冷靜行情平穩
程十發作品昨拍賣
程十發先生是當代藝術大師,他的繪畫藝術出古入今、推陳出新、筆墨精湛,氣象萬千,創造了獨特的“程家樣”繪畫形式,使得傳統中國繪畫藝術煥發出時代的氣息和當下的魅力。昨日,程十發先生遺體告別儀式同時,他的十幅作品現身杭州西泠印社春拍拍場,其中九幅成交,一幅流拍,并無外界揣測的飆升現象出現,相對平穩。
拍品藏家固定不飆價
程十發生前為西泠印社副社長,昨日他的十幅作品分別參加了西泠印社春拍的“近現代書畫”、“西泠印社社員”以及“海派書畫”專場競拍。其中,創作于于1977年的《嫦娥舒廣袖圖》(鏡心)以33萬元成交;創作于1989年的《大吉圖》(鏡心)估價10萬元流標;其他如《墨竹圖》、《行草柳宗元詩》等均以十萬元以內競價成交。
相比兩年前陳逸飛突然去世,其作品飆升的情境,發老作品的拍賣成交情況實屬相當平穩。業內人士認為,這完全在意料之中。其一,從創作數量上來說,水墨畫一定是比油畫多;其二,從創作生涯而言,發老臥病已有2年之久,眾人皆知;其三,從收藏群體來看,發老作品擁有較為固定的收藏群體,而陳逸飛的作品則隨著油畫市場的火爆,不斷有新面孔進進出出。
藏家宋先生可說是程十發作品的真正藏家。目前程十發作品單幅最高價(286萬元)作品《補袞圖》以及平方尺最高價(每平方尺90萬元)《婚禮》均為其珍藏。“拍品還是要看是否是精品,發老作品中最被看好的是其創作于上世紀80年代至90年代的作品,這一時期他的創作最為成熟。”至于拍賣場上一貫推行的專場形式,宋先生認為并不可行:“發老作品擁有固定藏家,拍賣行集中購買,只會讓藏家在好中選好,最終導致拍品流標。”
贗品辯識真假有訣竅
對于很多畫家來說,市場上流通自己的贗品是件頭疼的事,但是程十發之子程助卻告訴記者:“爹爹常說‘讓大家有口飯吃。’意思是,歷史上初期不出名的大畫家都曾模仿過別人的畫,張大千就仿造過石濤的。”
這樣的幽默、樂觀,同樣導致程十發贗品在市場上流通量較大,隨之而來的問題就是拍場的流標量同樣相對增加。據程助介紹,程十發畢生創作連環畫、插圖共計三四千張,國畫將近五六千張。目前,程家幾乎沒有收藏,所有作品都遵照程十發的意思捐贈出去。面對贗品,程助表示,“現在只有盡量多出畫冊,大家看到真的,自然會辨別。最關鍵的是鑒定其書法、題跋,因為程十發的書法有著幾十年的功力,卻說不清出自哪家哪派的痕跡,還有就是看圖章的布局,不同時期的作品,其圖章分布往往是有規律的。”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