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軍郵
自1938年我國第一枚軍郵誕生以來,一張小小的郵票就以其另一種形式的語言,在方寸世界中積淀下許許多多鮮為人知的故事。這些故事,疊印著人民軍隊的成長足跡,刻劃著烽火歲月的精彩年輪,更凝聚著一代又一代人無法名狀、更難割舍的綠色情結。
輕輕翻開一本本郵冊,用鑷子小心翼翼地翻揀一張張軍郵,你就會看到一種文化、一段歷史力透紙背,感到一分紀念、一片感情動人心扉。力透紙背的是我軍80年發展壯大的偉大征程,動人心扉的是光芒奪目的浩然軍魂!
——編者
刑場上得以保留的“白軍郵”
1938年9月,晉察冀邊區為免費供給八路軍戰士寄信,臨時發行了一枚“抗戰軍人紀念”郵票。這枚郵票的圖案是一位持槍跑步的八路軍戰士,邊上有“抗戰軍人”四個字,四角印有“紀念郵票”字樣,紅色、無齒孔,無面值,專供軍人免費貼用。此郵票于1938年底停止使用。
由于戰亂等原因,這枚郵票現在能得以保存的極少,十分珍貴。郵迷們稱其為“白軍郵”。
不久前,集郵愛好者在山東發現了一枚這樣的郵票,而且郵票上沾著淡淡的血跡,血跡正好蒙住了郵票上那個八路軍戰士的腦袋。軍郵的收藏者姓王,從他的口中,人們得知了一段觸目驚心的故事。據他回憶,這枚郵票是他父親傳下來的。1937年,他的父親在山東一個小鄉村務農,之后被日偽軍拉去參軍,轉戰到了濟南。
1939年5月,他父親所在的部隊抓獲了一名八路軍戰士,日偽軍直接將他交給了駐地的日本鬼子。經過嚴刑拷打,鬼子并沒有從他那里得到什么情報,就決定處決這名八路軍戰士。
那天,600多名當地百姓圍觀在刑場。他父親所在的那個連隊負責維持刑場秩序,他親眼看到那名戰士沒有絲毫畏懼,依然對身邊的小鬼子大罵不已。
小戰士犧牲后,他父親想通知他的家人,便背著鬼子在他的口袋里找地址,結果只摸到一枚郵票。當時他父親并不知道那是郵票,只當作八路軍戰士的一份遺物收了起來。后來,他父親離開了濟南城,找到當地抗日武裝力量,當上了一名八路軍。
建國后,有人曾找到他的父親,想用高價購買這枚郵票,被拒絕了。1985年,北京的一位集郵愛好者慕名來到濟南,愿意用一臺彩電換這枚郵票,老人依然不肯。集郵者不肯罷休,天天往老人家里跑,每天都央求老人把郵票拿給他看。最終,他也沒有得到這枚郵票。
1989年,他父親去世時一再囑咐:“就算再窮,也不能把郵票賣掉。想法找到那個戰士的家人,將郵票交給他們。”
這枚沾染著烈士鮮血的軍郵,至今被王家收藏著,他們知道這枚軍郵的價值,也知道這一枚軍郵能讓他們幾輩子都吃喝不愁,但他們根本就沒打算把它賣掉,因為這是烈士的遺物,上面記載著中國人的骨氣,而這份骨氣是用錢買不到的。
“稿”字郵票64年的不了情
 |
“稿”字四方連郵票
我們看到的這個四方連郵票,就是被稱作解放區郵票中“紅印花”的“稿”字郵票。它是1943年淮南交通總站發行,專供淮南區《新路東》報社記者、通訊員寄發稿件使用的郵票,屬于“郵資總付”性質的郵票。圖案是內有面值數字“20”(分)的五角星,四周有放射的光芒,紅色。五角星的上面是拼音文字“XUAINAN”(淮南)。五角星的中間加蓋黑色二號宋體“稿”字。“稿”字郵票是珍品,已被列入世界珍郵之列。
而“稿”字四方連的收藏者沈曾華是一位新四軍老戰士,后來成為我國著名集郵家。他與“稿”字郵票相伴一生,書寫下一段段令人刻骨銘心的故事。
義務兵三角形郵戳
一枚三角形免費郵戳
恰似一面紅色的風帆
它承載著我的思念和祝福
駛向夢想的彼岸……
這首詩是濟南軍區某部一位士兵寫給自己母親的,字里行間講述著一個動人的故事:他的家中只有母親一人,父親因疾病早早去世。而他也是大山深處第一個出來當兵的孩子,所以倍感榮耀。
在他參軍前母親就告訴他,一定要經常往家里寫信,別讓母親牽掛。他知道自己的母親不識字,接到信只能找別人念給她聽。他也不知道自己寫給家里的信已成為村里的新聞——每次來信的傍晚,村民們都聚集在大樹下,聽識字人大聲朗讀。
母親告訴他,郵遞員每次來都拿著一摞信,她總是第一個沖上去挑。雖然不識字,不能辨別出哪封信是兒子寫的,但她能清晰地認得兒子信封上那枚三角形郵戳。村民們都知道,這是這個小山村里獨有的一份,也是這位軍人母親的驕傲。
為此,這位士兵對三角形郵戳有著特別的情感。他收集了許多有關三角形免費郵戳的資料,經常給身邊的戰士講述這方面的知識。在他的筆記本里我們看到了這樣的記載:“我國義務兵免費信件郵戳,最早出現于1957年9月1日。該郵戳于1969年4月1日停止使用。直到1984年10月1日,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兵役法》,三角形免費郵戳又重新使用,并發至營級和某些連級、武警部隊大隊和分散值勤的中隊……”
在軍營,誰也不知道每天會有多少枚三角形郵戳蓋在信封上,承載著多少士兵的思念和祝福寄向遠方,但人們都知道,這個由三條直線連成的簡單幾何圖形,已演化成一種符號,代表著士兵,代表著中國軍隊,代表著千百萬軍人的心。那枚紅色的三角形郵戳里溢滿祖國的重托,也融入了軍人對祖國母親的忠誠。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