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運會徽無處不在
奧運會徽無處不在
奧運會徽無處不在
2007年6月,倫敦第30屆奧林匹克運動會會徽“2012”正式公布,這個以幾何圖形構成的會徽,極富現代生活節奏與動感,代表了進入現代化社會的新奧運。會徽是奧林匹克運動會的直觀標志,代表了一屆奧運會的形象以及東道國的文化歷史,因此,世界上也有許多人熱衷于收藏帶有奧運會會徽的各種物品。
奧運會歷史上的首個會徽出自1932年洛杉磯第10屆奧運會,為美國國旗變化成的“星條盾”與月桂枝、五環的結合;柏林1936年第11屆奧運會的會徽為一口古鐘形象,鐘上取德國國徽上的鷹與五環圖案;倫敦上一次舉辦奧運會是1948年的第14屆奧運會,其會徽以大本鐘樓為主體的英國議會大廈與奧運五環;赫爾辛基1952年第15屆奧運會,會徽為五環高懸于赫爾辛基體育場標志性的高塔上;1956年墨爾本第16屆奧運會是首次在南半球舉辦的奧運會,其會徽也最具徽章特質,外形是如同田徑跑道的橢圓形,內有五環、圣火、橄欖枝、澳大利亞地圖等圖案。
此后,奧運會會徽逐漸向兩個方向發展,即代表東道國國家文化與代表現代藝術特色。大多會徽都以展示國家文化為主,如羅馬1960年第17屆會徽主體為羅馬城徽“吃狼奶的孩子”;東京1964年第18屆會徽主體為日本國旗上的“日之丸”;蒙特利爾1976年第21屆會徽形如加拿大國樹楓葉;莫斯科1980年第22屆會徽是由跑道形成的克里姆林宮;洛杉磯1984年第23屆會徽為美國國旗色繪成的“躍動的星”;漢城(今首爾)1988年第24屆會徽為酷似韓國國旗中心太極圖的旋轉波浪;悉尼2000年第27屆會徽是由悉尼歌劇院輪廓、“飛去來器”等多種元素構成的“圣火傳遞者”;雅典2004年第28屆會徽正是著名的古代奧運“桂冠”;而北京2008年第29屆會徽更是選用了獨一無二的“中國印”,書法構圖極具民族特色。以現代藝術展示的奧運會會徽雖然不多,但都很見功力,墨西哥城1968年第19屆會徽巧妙地將文字標識與五環結合在一起;慕尼黑1972年第20屆會徽是一個抽象的螺旋形圖案,亞特蘭大1996年第26屆會徽“百年圣火”則由各種幾何圖形組成了火炬;而巴塞羅那1992年第25屆會徽由簡單的三色筆劃構成,形如跨躍向前的運動員,又代表了“更快、更高、更強”的奧運口號,是奧運史上最成功的會徽之一。
展示奧運會會徽的物品極多,如郵、幣、卡、彩票、火花等大眾收藏品,還有各種奧運特許商品、指定產品商標外包裝與宣傳品等,當然也有與奧運會最接近的門票、秩序冊、海報等,可以說奧運會徽處處皆有,無不可藏。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