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拍盤點:兩場大拍1個億
春拍盤點:兩場大拍1個億
春拍盤點:兩場大拍1個億
行家認為,這說明本地藏家潛在購買力很高,廣東藝術品市場大有培育空間
本報訊記者 趙燕華、通訊員 牟翔報道:廣州嘉德、廣州藝拍的春季大拍日前相繼落下帷幕,而省拍賣行和銀通等拍場新軍的春拍也剛剛結束,本月15日、22日,羊城又將迎來古今拍賣公司的“2007古今藝術品競投會”
以及廣州藝拍的第32期周末拍賣會,近來廣東藝術品拍賣市場可謂熱鬧非凡。
國內的藝術品拍賣市場自2005年秋拍開始不同程度步入盤整,2006-2007年的藝術品市場一改藝術品普遍單邊上漲的勢頭,呈現出精品一路走高,普通作品、應酬作品成交平平的兩極分化趨勢。作為本地藏家最為關注的拍賣,5月19日廣州嘉德的春拍和6月24日的廣州藝拍在一片期待中開槌。最終這兩場大拍以1個億的成交額讓業界對于今春的羊城藝術品拍賣市場稍稍松了一口氣。
行家分析,目前股市進入持續震蕩時期,許多股民都獲利離場轉戰房地產市場和藝術品市場,造成了房地產市場和藝術品市場近期的火爆現象。
“精品意識”是關鍵
資深人士認為,股票市場要堅持“價值投資”,藝術品投資更是要堅持“精品投資”和“長期投資”。所不同的是,在股市中的秘訣是短線操作和賺快錢,而在藝術品投資中,長線投資最為關鍵,不能奢望今天剛買進一件藝術品,明天就轉手拋出賺差價,但是只要買到名家的真品和精品,只要藏家耐心持有幾年,投資回報率往往高得驚人。就拿廣東名家賴少其來說,2004年廣州藝拍春拍中,他的2.5平方尺的山水精品成交價為6萬元,而現在,尺幅同樣大的山水精品卻在廣州藝拍拍出了18萬元的好價錢,3年就翻了3倍。從中的利潤可見一斑。
本地拍場撿漏有著數
由于不同地域的差異,同樣的名家作品,在南北各地成交價格往往不同,許多投資者往往從中賺取差價,外地買家一般喜歡來廣東拍場來“淘寶”,而本地買家也喜歡從北方競買嶺南畫派作品,回到本地再轉手。
實際上,目前在北方拍場上出現的嶺南畫家作品,除了少數幾家有信譽的拍賣行的東西還不錯之外,其他的大部分都是贗品,除了個別眼力高的廣東藏家有所斬獲外,普通藏家吃虧的例子不計其數。其實本地的藝術品大拍上,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一般都能滿足藏家的需求,主要是本地的藝術品拍賣基本上都有很多資深專業人士參與,哪些作品靠譜,哪些有疑問,相對而言比較明朗,在本地“撿漏”安全系數相對高些。
藝術品市場潛力無限
同樣質量的藝術品,以前往往是在北京和香港能拍出好價錢,不過,近來的情況有了些改變,廣東拍場的表現往往能給人帶來意想不到的驚喜:有藏家從北京拍場上花70萬元購買的傅抱石的作品,放在廣東拍場上卻拍賣出了100萬元的高價,同樣,2005年,一藏家從香港以60萬元購得一件清康熙的青花八美圖觀音瓶,結果在廣州藝拍夏季大拍上拍得了121萬元的高價。因此,在珠三角地區巨量的GDP支撐下,本地藏家的潛在購買力其實是很高的,廣東的藝術品市場大有培育的空間,看如今的拍賣行各顯神通,或者提高服務意識,或者以精品取勝,或者實行保真策略,都是在盡量分享廣東的藝術品市場這塊“大蛋糕”。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