蕪湖銅印世家諸葛氏
蕪湖銅印世家諸葛氏
蕪湖銅印世家諸葛氏
時間:2007-07-17 00:00:00 來源:新民晚報
收藏
>蕪湖銅印世家諸葛氏
我國印章藝術源遠流長,到了明代中葉由于石材的引進和廣泛應用,印章從工匠刻制過渡到了文人篆刻的嶄新時期。作為印章的承傳主體的銅印也隨之逐步退出了歷史舞臺,刻銅之法反倒被人忽略了。
明末以來,士大夫們皆以耽玩篆刻小技為樂,從一般的把玩古物到自己分朱布白,其間趣味盎然。印家各逞所長,在印材上多動腦筋,如切玉家江皓臣,刻竹印的楊褒、潘西鳳,紫砂印的顧昕等。據明代張灝《承清館印譜》中所錄22位印人作品來看,有16人80多件銅印作品。由此可見明清印人多善治銅,同時也表明在石材廣泛應用時期,還有很多印人并沒有完全放棄以銅為載體的創作。如明末清初印人汪關刻“張炳樊印”、蘇宣的“張長君”、“張灝之印”、吳良止的“采真堂印”等。他們從過去委托工匠刊刻到親自設計、親手操觚。這些印多系鑄造成型后又經修飾,故線條平和中寓方勁,堪稱精品,在流派篆刻發展的長卷中,留下了濃重的一筆。這些刻銅印人又以皖人為多,從清初至清中期,最有影響的當屬安徽蕪湖銅印世家諸葛氏。
筆者曾收藏一方銅印,黃銅質。印面為直式長方形,提梁花鈕,尺寸1.9×3.1×3.1厘米,朱文“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語出諸葛亮《誡子書》,字口深達0.15cm,筆畫金石味頗濃。邊款三行,行二字:“諸葛寅安篆。”筆意神韻俱佳,十分難得(如圖)。
根據已故皖籍版本目錄學家劉慎旃先生介紹:“諸葛氏銅印世家,當時并不受重視,視同工師之流而非文人之作。因此,見于典籍資料甚少……”
諸葛氏以善刻銅印名天下,表面上看他們重操刻銅之業是追溯古法,探求前人遺則,其實也可能是重起爐灶,重新探索;其次“工整秀麗,章法純厚,得漢人遺意”,通過銅都能精準地表達出來,這便是最關鍵的地方——印章本身的藝術水平所決定的。他們除了在創作上追求漢人遺韻外,更主要的是他們有揉銅為泥的精湛技藝。在印章的制作,鈕飾上也極盡巧工之能事,精鑄細雕。“煉銅鋼皆自為之,世傳其業,不傳外人”,所以件件都是精品,因而才能在明清流派篆刻史中占得一席之地,同時也完成了從工匠到藝術家的升華。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