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民間收藏張揚“紅色”
七月民間收藏張揚“紅色”
七月民間收藏張揚“紅色”
進入7月以來,為了紀念抗日戰爭全面爆發70周年、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80周年,全國各地的紀念活動此起彼伏,在這個7月里,“紅色收藏”再次掀起一陣風暴。
由四川省收藏家協會主辦的“首屆日偽銀行貨幣精品展”7月7日在成都展出,本次展出貨幣品種多達400余種。四川省收藏家協會錢幣專委會主任熊建秋透露說,除極為罕見的偽滿洲中央銀行壹仟圓票將公開亮相外,偽中央儲備銀行兩張十萬面值的貨幣更是首次出現在世人面前。
熊建秋介紹說,本次展出的貨幣日偽銀行貨幣不但有包括偽滿洲中央銀行、偽冀東銀行、偽察南銀行、偽蒙疆銀行、偽中國聯合準備銀行、偽華興商業銀行、偽中央儲備銀行、偽裕民銀行和偽廈門勸業銀行9家日偽銀行的貨幣,展品中還有少見的日本軍用手票。
由南京中國近代史遺址博物館和臺灣收藏家秦風共同舉辦的反映抗戰歷史的老照片展覽“抗日戰爭的歷史瞬間”,日前在南京“總統府”西花園揭幕。這批老照片是臺灣的秦風先生多年來收藏的一部分,特別是展出了一批珍貴的歷史檔案,其中有3本日軍隨軍記者的私人相冊,直觀地印證了日軍制造“九一八”事變、“七七事變”、上海和南京的淪陷等。
7月3日,河北保定市民間收藏家陳林在北京良鄉大學城北京經貿職業學院舉辦了“侵華日軍經濟侵略罪行文物特展”。 這次展出的藏品多為抗戰期間,日本發行的債券、股票、紙幣以及地圖等實物150多件。多年來,陳林收藏的日軍侵華時期的報紙、雜志、貨幣、地圖、證書等有數百件之多,其中包括日軍侵華時期日本國內和中國發行的數10種貨幣和軍用手票。從去年開始,他的藏品走進北京,先后在中國工商大學、首都經貿大學和中央財經大學等高等院校展出。陳林說:“我展出的目的,就是為了讓中日民眾深入了解日本侵華戰爭,增進中日和平。”據悉,今年他還將帶著珍藏,在其他高校進行展出。
而山東民間收藏家丁思德創辦的“抗日戰爭史料收藏館”也在7月6日免費向公眾開放,吸引了不少群眾和學生前來參觀。這里展示了3000余份有關抗日戰爭故事的圖片、火花、書籍等史料,其中抗戰時期出版的報紙有200多份。
據了解,類似的收藏展覽活動7月初以來陸續在全國各地推出。而到了7月底8月初,由上海收藏協會舉辦的紀念建軍80周年民間收藏展等活動也將陸續開展。
“紅色收藏”,特指中國人民革命斗爭所經歷的各種重要事件和活動的遺存,與此有關的歷史遺物和文獻,都可歸入紅色收藏范疇。由此,紅色收藏就擴展為對中華民族近現代革命歷史文物的收藏。
紅色收藏對收藏者而言并不是一個新鮮事物,早在多年前,國內對毛澤東早期著作、革命宣傳畫等的收藏就已經開始了,但今天的紅色收藏不論是數量還是檔次都有了很大提高。而最近一段時間,由于各種紀念日的影響,“紅色收藏品”在收藏市場上的價格也是一路飆升。有專家指出,雖然很難統計全國的紅色收藏愛好者到底有多少,但據了解,僅毛澤東像章收藏一個門類,全國就有收藏愛好者數10萬之眾。此外,隨著民間收藏的不斷發展,與中國革命題材相關的收藏活動也不斷走向深入和普及。紅色收藏還被拓展到了互聯網上,像章、宣傳畫、“文革”瓷等紅色藏品相關的收藏網站有近百家,有的收藏者喜歡在網上發布、瀏覽相關收藏信息,藏品交流也直接通過網絡來完成。國內一批獨具慧眼的收藏者從10多年前瞄準了有關抗戰時期、解放戰爭時期的史料、實物,千方百計地刻意收集,至今已經初具規模。據中國收藏家協會書報刊收藏委員會統計,目前紅色藏品收集到千件以上的收藏者在全國達到五六百人以上,建有各類大小專題收藏館200余家,而隨時舉辦的各種專題展覽更是層出不窮。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