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收藏熱會隨股市震蕩嗎
股票收藏熱會隨股市震蕩嗎
股票收藏熱會隨股市震蕩嗎
漲了,還是跌了?近來震蕩不定的中國股市,經常聽到這樣的疑問。摩根士丹利亞洲主席史蒂芬·羅奇說,中國股市“誤讀”了國家調控。值得一提的是,自從股市狂漲以來,股票收藏也表現強勁。那么,靠股市“?!逼饋淼墓善笔詹?,在股市的劇烈震蕩之下會走向哪里?股票的收藏價值是否會因股市的震蕩而被誤讀呢?
股票收藏熱 牛市的連帶效應
賀 強:盛世收藏,云開見月。
股市是否屬牛最終是應該由市場來說話,所以股票收藏是否走紅也應該由收藏市場來說話。在1994年我國股市實行無紙化交易以后,實物股票就成了現存的能最直接反映歷史的資料。從經濟學的意義來講,股票作為股份制的歷史見證,是國家金融證券發展的晴雨表和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也是股東參與社會經濟建設的原始憑證。所以,股票收藏就不僅包含了文物價值,而且在金融證券史的研究和檔案等方面也會凸現裨益。
俗話講:盛世收藏,亂世黃金。隨著有關國家機構、組織和普通百姓對股市拉動經濟巨大作用的認識日益加深,人們對股票的了解也會日益迫切,股票收藏也就云開見月了。
薛正興: 股市熊牛不影響收藏。
股票收藏與股市漲跌存在一定的關系,但不是必然的。股市只是收藏的導火索,它的漲跌短期內并不會影響收藏市場的發展。從最初的股票收藏來看,這支隊伍主要是由部分炒股的人、原有的老股票收藏者,以及少部分在股票收藏交易中逐漸發展起來的人組成。如今一些機構收藏,包括博物館、證券金融機構、大學的金融證券研究所、各檔案館和紀念館等,出于對強大的經濟歷史文化,特別是對金融證券歷史文化研究方面空缺的補充需求,也加入了收藏行列。同時,一些境外個人收藏愛好者、境內外投資者,以及像行業禮品、實物紀念冊等類型的文化的消費需求,都不同程度上促進了股票收藏的紅火。
呂傳有:股票收藏是股市繁榮的必然結果。
股票收藏作為一種股市經濟文化發展的體現,不會完全受股市的影響。其實在20世紀90年代初,股票認購證的收藏就曾經火爆過,其中有幾個收藏者已經有100多萬收入;再到2003年左右,上市公司的股票收藏一度被人追捧,大約有十三四個人的交易收入有100多萬,而且其中有兩三個收藏者的交易額已經上千萬。近來,有些新股民為了能借鑒中國股票的發展規律,預測未來行情,也加入了股市收藏的行列。這都是一個事物發展到繁榮階段后,要通過文化來表現其成果的一種規律。
股票收藏是否也有泡沫
賀 強:袖里乾坤讓收藏感染泡沫。
虛擬經濟沒有泡沫是不可能的,從滬深股市7月6日劇烈震蕩反彈,兩市近1300只個股上漲,僅不到50只個股下跌,成交量約為1400億的情況來看,過度投機的現象仍然存在。相應的股票收藏當下也可能存在這類現象,從目前股票收藏的市場價格,以及部分投資者的進入來看,也可以認為存在一定的泡沫跡象。而且,收藏界的交易一直以來都是袖里乾坤,不像股市那樣明碼標價,從而造成許多剛入行的人“被套”,或者有人通過媒體、展覽和捐贈等活動的炒作,來哄抬部分收藏價值并不高的股票價格,更有甚者通過囤積居奇、暗箱操作來“圈錢”,這些違規操作都讓當下的股票收藏籠罩了一層陰影。
薛正興:新股票、認購證的交易比較虛。
泡沫肯定是存在的,尤其是在股票認購證和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股票收藏上,泡沫現象就比較突出。目前,在上海的股票收藏市場上,部分股票認購證和八九十年代的沒有上市的股票幾乎沒有什么成交額。因為在股票認購證和八九十年代的股票中,上市公司上市發行的有股權人姓名、交易額度等完整使用過程的老股票和認購證,由于其見證了一個比較完整的經濟現象,它的交易才有一定的數量。但一些是由上市公司推出而沒有上市交易的“空股”,其交易額就幾乎為零。因為市場是拒絕沒有收藏價值股票和認購證的。但目前有些此類藏品的價格還很高,超出收藏市場價四五十元甚至更多。
仇振川:金山何來泡沫。
從2005年6月份算起,中國股市如今已經走了兩年多的上升通道,中間雖然有跌宕起伏,但是總體現象還是給股民們一種“錢圖無限”的勢頭。股市牛了,作為股市文化的股票收藏,能不牛嗎?雖然說,十年前就有人收藏股票,但是真正算得上證券文化的市場,還得從2003年,中國首家證券博物館——歷道證券博物館首先在上海建成算起,之后長虹中國上市公司股票博物館建館,后來又有了南通中國上市公司股票收藏館。特別是2004年以來,以淮北博物館證券展廳的建立,西南財經大學貨幣證券博物館藏品大幅增加,還有銀行博物館證券部分、高校證券歷史教育展覽室等的創立才真正促進了股票收藏的進一步發展。而2006年12月1日,由國家出資的沈陽金融博物館正式建成并開館,則代表著國家政府、行業機構等有背景的團體,已經對證券文化高度注意并開始實施保護,所以股票收藏是座金山,有待更多的人去挖掘。
呂傳有:交易有待相關機構規范。
從文化和收藏的角度來講,當下的股票收藏是不存在泡沫這一說的。然而一旦出現投資者炒作,市場就會出現泡沫。從現在的情況來看,實物股票交易有待相關政府機構或者是權威機構的介入來規范操作,甚至有必要成立像證券交易所或者是其他類似的機構來處理這些靠市場并不能完全解決的問題。因為中國的證券文化從無到有并開始出現繁榮,不是因為股票的出現,而是因為有了中國證券市場的繁榮,才有了中國證券文化的興起與繁榮。這個文化的繁榮——股票的收藏紅火畢竟才剛剛開始。
現在還能入市嗎
仇振川:歷史空白讓收藏先機無限。
由于國內股票收藏開始的時間最早也是在上世紀90年代初,所以目前的股票收藏還處在一個初級階段,存在不少空白,例如對股票品種和門類的掌握就不是很全面。而且,目前的股票收藏還只是停留在單一的實物股票收藏階段,許多相關領域的收藏將會逐步興起,如民國時期特別是清晚期的一些關于股票交易和發行的刊物和資料,舊時證券交易所或者是證券公司的一些交易卡、徽標文件、營業牌照、記載交易條例的文檔資料等相關領域,還有包括更為廣泛的債券和基金的收藏,也會隨之引起相關政府機構和博物館以及普通收藏者的關注。這些也應該和股票收藏一起得到重視,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反映出完整的經濟發展過程。那么這些空白的填補就需要一個大量實物的東西來映證,所以歷史留給我們的契機是不容錯過的。
薛正興:老股票,收藏的最佳切入點。
一些老股票由于年代久遠,再加上百年來中國這塊土地經歷了眾多戰亂;新中國成立后又由于“文革”中的政治原因,人們為了避禍對“資本主義代表”的股票進行了大量的銷毀;而且一般的紙質物品都會出現蟲蛀、霉變等現象,就造成了實物股票的存世量都比較少。另外,像晚清到民國時期的不少股票還配有精致花鳥蟲魚等圖案,頗具藝術觀賞性,如果是一些在民族商業史上有過重要意義的企業發行的股票就更值得收藏和研究。這也是當下股票收藏的一個熱點,對于新的收藏愛好者來說也是一個風險小、回報率高的最佳切入點。
呂傳有:經濟發展就是一個很好的契機。
現在,為了跟上經濟文化的需要,實物股票的收藏就成了一個很好方向。在金融證券的研究方面,雖然目前有了部分關于收藏和歷史研究的文章,圖錄等形式的書籍也在陸續面世,但相對完整的中國證券史以及上海證券史,特別是國內股票的歷史發展,由于實物的不足也存在一定的空白,研究收藏還都停留在最初的階段。所有這些狀況都在為我們提供一個有利的收藏平臺。
股票收藏會火多久
薛正興:三五年內不會出現冰谷。
現在的股票收藏熱將會持續多久,可以用一句古話來概括,那就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它是在按照自身的市場規律發展。從1986年,鄧小平將我國改革開放后向社會公開發行的第一張股票——“小飛樂”股票作為禮品,贈送給美國紐約證交所主席約翰·丹爾林先生收藏開始,實物證券就成為高層人士、國家領導交流的禮品。在2004年4月上海舉行的內地首次實物股票專場拍賣中,31張含有股權的“延中實業”實物股票開價高達120萬元,實物股票的身價與日俱增。以此來看,股票收藏的火熱并不是只到2007年,它還會持續更長的時間,最起碼三五年不成問題,這也是外資的不斷涌入,新品種的不斷發現,以及在歷史研究方面進行不斷補充和詳實的必然結果。
仇振川:直線上升和波浪式發展并存。
股票的收藏將有一個十年或者是更為長久的蓬勃發展期,因為這是一個認識逐步發展的過程。以后股票收藏市場的交易主體還將停留在上市公司的股票上,特別是清朝和民國時期的股票,其交易額和交易量將大幅度上升。另外,新中國成立后尤其是改革開放后到上世紀90年代初實行股票交易無紙化這段時間內的股票收藏將呈現波浪式的發展。
更為重要的是,目前中國股票收藏是世界的最大的亮點,雖然中國的股份制與發達國家相比要晚100多年,但是中國的股票交易無實物化卻是走在世界前列的,所以中國的股票收藏很有可能會引領世界潮流的。
呂傳有:有待高潮的出現。
國民經濟的繁榮,特別是股份制經濟的強大帶動了股票收藏,然而這只是一個預熱的階段。目前已經有境外的收藏者和機構進軍中國的股票收藏,并且產生了一定的效應。而且隨著歷史的發展,國家必然會建立一座全國性的證券博物館,屆時股票收藏界將迎來真正的高潮?,F在的民間收藏也在蒸蒸日上,所以作為本土的中長線的投資者也應該及早準備進入市場,以便在股票收藏真正火熱前可以大有作為。而一些個人收藏愛好者,也應該借機進行拾遺補缺,完成成套的收藏,爭取收藏的價值更大。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