恍如隔世的夢幻
恍如隔世的夢幻
恍如隔世的夢幻
時間:2007-07-14 09:43:00 來源:上海證券報
資訊
>恍如隔世的夢幻
———陳綾蕙當代藝術中心伊德爾個展
金色的身軀,空曠隔代的場景,劇照般的氛圍,伊德爾以攝影和燈箱的形式在陳綾蕙當代藝術中心演繹其個體敘事文本。策展人鄭乃銘將這個展示命名為“童話中的旗手”,大約是因為作品中不斷有手握旗幟的影像出現,又或者是因為旗手這個詞匯有些過去年代那種革命英雄主義的影射,但是從作品中傳達出來的更多的則是一個人非常情感化的對于歷史和個人理想的背離和對抗的情結。
熱絡的當代藝術如今已經是一個汪洋大海,每個藝術家都必須找到自己合適的介入模式和路徑才可能在波濤洶涌中乘風波浪,找到自己的位置和價值。伊德爾選擇的是一種退守式的進攻,不像其他藝術家那樣直接面對社會當下去做精神的或者現實的斗士,而是選擇退回上一個年代,或者也不是過去,因為那個年代并不真的那么確切,而只是那一種氛圍所謂“恍如隔世”。一個金色的小人,其實是藝術家自己,在一些老的劇場、會議大廳、玉米田、屋頂、毛澤東塑像等的空間中做眺望或者雄視狀,有的時候天使的翅膀竟然也出現在小金人的背后。這樣的一個形式實際上是融合了藝術家身體體驗和情感記憶以及對于心靈或者記憶中理想空間的多重文化空間,是藝術家對于自己的心理和情感過去的一個重新體驗和建構,就像心理治療中要努力的將患者的引發病患的經歷重新梳理一遍。
文化學者尹吉男說“藝術家都應該是有病的人”,我想他說的其實是指藝術家大都具有超強的敏感性和堅持感,哪怕有的時候有些偏執,他們是一群不會向生活或者精神妥協的人群,就像“所有的大成就者都是偏執的”一樣,優秀的藝術家也必須是這樣的。伊德爾堅持沉浸在自己的精神世界中,并且借用一種似曾存在過的歷史空間的文化意義來完整自己的個人理想體驗,在親身創作中介入自己的身體,這樣的一個過程下來,藝術家獲得了徹底的釋放和對于自我的勝利。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