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 立 國 的 書 畫 情 緣
程 立 國 的 書 畫 情 緣
程 立 國 的 書 畫 情 緣
時間:2007-07-12 17:54:00 來源:
名家
>程 立 國 的 書 畫 情 緣
--訪安徽大學書畫協會秘書長程立國
文/邵利新
胸懷自然,放眼萬水千山,將濃濃的眷戀之情化作潑墨寄情山水,翰墨飄香中,天地造化的雄闊與秀美入尺幅之間,無疑成為畫家們孜孜以求的最高境界。
在江淮畫壇的一幅幅國畫精品作品中,程立國的名字帶著大自然的清新和峻朗躍入記者的視野,進而幻化成一幅立體的抹不掉的山水行吟圖,日漸清晰地刻印在腦海里。這里不說電視臺錄制的專題片《畫癡程立國》引起關注,僅憑新近編著的《丹青筆墨繪神州-中國畫藝術》高校教科書流傳于世足令人們所刮目相看,……。
日前,記者來到安徽大學校園訪問程立國,通過對話方知,他竟是一個從下放知青走向高校講臺的畫家。追憶往事,緣于那份癡迷的書畫情結,談到那段艱辛的生活中多出幾份苦澀:青少年時代下放到安徽淮北的蕭縣農村插隊當知青,卻有幸得到同樣下放勞動的著名畫家吳燃、歐陽龍的親切指點,程立國最初的從藝腳步由此開始。無論在村頭、田間,還是小路旁,村民們??吹揭粋€少年握著畫筆不停地畫著,但他們絕對想不到,就是眼前這位沉默寡言的小知青,竟然走進安徽省的最高學府,繼而成為馳名江淮畫壇的實力派畫家。
斗轉星移的兩年過去,幸運之神將程立國上調到安徽大學后從事文體工作,這給他日后在繪畫領域闖蕩一番新天地創造著絕佳氣候。良好的環境,使他更有條件全力投入到癡情的繪畫之中,充分汲取中國畫各個流派、名作、碑帖。同時投拜于著名畫家蕭龍士、賴少其、張建中、鄭伊農等得到他們的悉數真傳。這時的程立國充實著自己,眼界更寬闊了,他特別欣賞黃賓虹那積墨、破墨的運用,傅抱石的開花筆皴石法,刻苦臨摹董源、黃公望、石濤等人名跡。程立國為追尋“搜盡奇峰打草稿,敢言天地是吾師”的新安畫派遺風,利用寒暑假數登黃山、九華、泰山、五夷,十余次上廬山遍游江南名勝山川,多次獨于大別山尋覓熱土的創作靈感。歸來便將胸中積蓄的千山萬水用飽滿激情的筆墨躍然紙上。師古、師今、師自然,逐步形成獨具特色的書貌畫風。
名家的神髓,生活的甘露,堅實的毅力錘煉著程氏風格的神姿颯爽,筆力偉健:《山村新雨后》彰顯出那空靈灑脫的意境和現實自然的情趣;《桃源人家》既有層次又有氣勢,極貼切地描繪出“一水云際飛,數峰湖心出”的浩瀚景色;《黃山圖》那筆精墨妙確讓觀者神怡心曠,浮想聯翩;《齊云曉霧》那水墨渾然、厚重清潤,耐人尋味……。從這些精品佳作里,我們解讀到石濤那句名言:“作書作畫,無論先輩后學,皆既氣勝得之者,精神燦爛,出之紙上。意懶則淺薄無神,不成書畫”。難怪江淮書畫名流鄭伊農在其畫上題詞贊曰:“出手不凡,淡雅高古,落筆去俗,可佩。
中國自古書畫同源,立國先生在堅定走出獨自畫風的基礎,在書法的天地里奮力拼博,積極組織學校與日本創價大學書道部年年不斷地舉辦中日友好書法展和數高校交流活動。許多年來書畫給程立國帶來著榮譽和欣慰:作品常見于諸多報刊,還被《中國美術家》、《當代中國名家書畫寶鑒》、《世界名人錄》、《安徽美術五十年》等權威書籍收錄在冊。值得一提的是,在聯合國科教文衛組織成立40周年的美術巡展上,程立國的《巍巍大別山圖》頗受好評,被組織者精心收藏。讓程氏感到欣慰的莫過于站在高校講臺時的興致而談,同時還當場示范作畫,每遇專程索畫者皆命筆出奉。 著名美學家郭因曾語重心長地評論程立國,只要不為名利所累,定能在理論與畫技兩方面前途無量。記者則熱切期望這位從知青成長起來的知名畫師,激情中勿忘冷靜,以加倍的辛勤耕耘,創造出更多新的時代佳作,在此拭目以待。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