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筆墨——第二屆上海水墨藝術大展”昨開幕
“當代·筆墨——第二屆上海水墨藝術大展”昨開幕
“當代·筆墨——第二屆上海水墨藝術大展”昨開幕
“海派無派就是新海派”
“當代·筆墨——第二屆上海水墨藝術大展”昨天在明圓文化藝術中心舉行。此次展覽由藝術家吳林田策劃,邀請張桂銘、蕭海春、張培成、林曦明、王劼音等上海27名當代藝術界知名藝術家參展。展覽以海上水墨生態為主旨,較為客觀地展示了海上水墨近年來的生態現狀,當代筆墨系列展是明圓文化藝術中心的年度主打展覽,通過連續數年的系列展,將中國當代筆墨的整體風貌按照區域性差異逐一呈現出來。本屆展覽的成功舉辦,凸顯了海上水墨在中國當代藝術領域的重要地位,為美術愛好者展現了海上水墨藝術所具有的獨特魅力。
在昨天舉行的本次展覽的研討會上,不少藝術家認為,海派繪畫自任伯年、吳昌碩以來一直是中國美術的中堅力量。新中國建立以后的海派更是引領繪畫風尚,隨口報出一個名字,皆能令人產生心悅誠服的敬畏之情。他們的藝術至今散發著不可阻擋的魅力。改革開放之后,以程十發為代表的海派繪畫步入多元化的格局。如今,海派對大多數人來說已是一個相對陌生的名詞。海派果然無派,這或許正是海派本身最為理想、最為心安理得的結果。當前的海上水墨確實很難以海派兩字來概括之,然而就其目前的創作生態來看,它依然是當代中國美術舉足輕重的部分,它依然以強大的創作實力自我完善、自成系統。海派從第一第二代的輝煌至程十發先生提出海派無派乃至新海派,從無人提及海派至目前相對活躍的創作生態,經歷的是一場與國際文化環境息息相關的近當代美術史體驗。它的演變包含了諸多值得回味的內容。海上水墨的核心價值在于,不僅有水墨這個高難度的技術標準,更具有文化性、精神性的價值標準。海上水墨主流藝術家以沖淡從容的性情入畫,在自我選擇、自信自立的基礎上共同構筑了海上水墨的良好生態。此次當代水墨展共分為三個部分:一是在傳統繪畫語言基礎上有所突破的部分;二是在傳統中國繪畫領域潛心沉淀的部分;三是立足當代國際藝術現狀,創造獨立圖式的部分。本次當代水墨展是對海上水墨生態一次梳理性的畫展,具有比較重要的文獻意義。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