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勁雄渾白石印
剛勁雄渾白石印
剛勁雄渾白石印
時間:2007-07-09 09:03:00 來源:新民晚報
收藏
>剛勁雄渾白石印
齊白石是繼吳昌碩之后集詩書畫印四絕于一身的藝術大師,綜觀其篆刻作品,橫平縱直,大刀闊斧,勇于創(chuàng)新而開宗立派,在中國篆刻史上有極重要的地位,影響遍及海內外。
齊白石創(chuàng)立的“齊派”單刀法,所刻線條無論朱文、白文,其效果都是一邊硬挺,另一邊自然剝落,刀痕剛勁雄渾,尤顯陽剛之氣,看似一氣呵成,實質是“小心落墨,大膽奏刀,細心收拾”。比如為著名教育家蔡元培所刻的一方印,章法齊正相生,用刀爽利勁健,是他75歲時的得意之作。兩印為對章,質地為老坑白高山石,原裝舊盒。
“崔自新、子銘”對章,受印者暫無考,壽山老嶺質地。白文,全印三字,顯然有意不按常理進行排布,“崔”字密集,“自新”二字疏朗,匠心可見一斑。朱文“子銘”則以封泥法成之,邊欄與印文粘而不破,故愈顯厚重,和印文的線條形成強烈對比。
“遇圓因方”白文閑章,質地溫潤膩凝,玉質感強,為地道清坑羊脂白芙蓉。印語出南朝宋謝惠連《雪賦》句,“既因方而為珪,亦遇員而成璧”。“員”通作“圓”字,如孟子“不以規(guī)矩,不能成方員”。此印右邊“遇圓”二字,筆畫多而密,因布局略寬,眾多橫劃同行,易呈雷同,其貴能于繁密中粗細相間,特別“遇”字的最后一筆,疏而壯,頗有點睛之效;“圓”字的六橫劃,也不拘繩墨,隨筆而成。其筆畫的粗細,間距一如書寫效果;左邊“因方”二字的大塊留白,自然而見疏朗,增添了些許活潑感,二字的斜筆也使印面平中生奇。賞此印舒闊縱橫,以白當朱,雖生動凌厲,卻無霸悍之失,于痛快淋漓中,透出雅氣,這在齊白石印中最為難得。昔曾見吳昌碩印譜中也有同一內容的朱文印,章法相類,可謂“英雄所見略同”。將兩位篆刻大師的印作同時欣賞,其味無窮矣!
朱文“自強不息”印,是一方言志閑章,石質細潔通靈,鈕式精工細作,具有印材、印鈕與篆刻“三美合一”的特點,這正是此印的魅力所在。觀此印四字作二列分布,疏密各有不同,但整體上相互呼應,“密不透風,疏可走馬”,讓人嘆為觀止。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