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煉虛幻 創意逼真
提煉虛幻 創意逼真
提煉虛幻 創意逼真
時間:2007-07-09 09:25:00 來源:新民晚報
名家
>提煉虛幻 創意逼真
李小鏡是攝影師里的一個異類,觀眾從他那一張張動物化了的人臉,或說是人性化了的獸面上讀出人與獸之間的共通之處,人性與獸性之間的微妙界限。
不少人首次認識李小鏡,是從去年5月初,在北京798工廠的八大畫廊舉辦的《眾生相》攝影展開始的。在那個展覽上,一個白色的房間,唐裝、豹子精、牛仔褲、蘇格蘭裙和進化的人類、退化的野獸糅合成某種神奇的幻覺。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墻壁上那幅《夜生活》,頗有達·芬奇《最后的晚餐》的意味——在夜總會的桌子之間,13個經過技術處理而擁有獸類面孔的人冷漠地逼視著你,這種既來源于真實攝影的逼真,亦來源于數碼技術提煉的虛幻,讓人性顯得殘酷而合理。這幅《夜生活》也曾在上海美術館展出。
李小鏡1945年出生于重慶,成長在臺灣,后赴美攻讀藝術碩士學位。他在紐約以美術指導起家,上世紀70年代末期轉任攝影師。1985年起他開始把攝影運用在藝術創作的領域里;90年代興起的計算機科技使他得以將繪畫、攝影與創作等不同的經驗整合為一種獨特的媒材。
上世紀80年代,李小鏡還在紐約拍流浪漢。就在他那些關于流浪漢的作品還沒有送給畫廊評審的時候,“電腦就出來了”,他便“挑了電腦的世界,一頭鉆進去,到現在都沒有出來”。隨后,他1993年的《12生肖》系列、1994年的《審判》系列、1995年的《緣》系列以及1996年的《108眾生相》系列的出現,讓其享譽國際。
作品里的主角們都具有完整的人類特征——它們有完整的五官:眉、眼、耳、鼻、口,甚至還有人類的表情。觀眾從那一張張動物化了的人臉,或說是人性化了的獸面上讀出人與獸之間的共通之處,人性與獸性之間的微妙界限。
李小鏡這樣評價自己的作品:這個東西很精細,由攝影素材塑造而成,它第一感覺是一張攝影照片,題材又跟人類比較接近,它會跟我們有一些關系,這很可能是我們不想看到的一些關系。所以,給人帶來的不管是欣賞還是排斥,都可能比他想象的還強烈。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