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俏的糧票
緊俏的糧票
緊俏的糧票
在計劃經濟時代,哪種糧票與人們的關系最為密切,使用頻率最高?當屬“武漢市食品飲食專用糧票”。因為武漢市民有一個習慣,有70%至80%的市民每天在餐館里購買早餐,他們稱之為“過早”。在20多年前,武漢市民幾乎每天都和這種“食品飲食專用糧票”打交道,專門用于餐館進餐和購買餅干、點心。
然而,對于糧票取消之后出現的收藏者來說,可并不是什么好消息。因為原本非常普通的糧票在不經意間,都不見了!這是因為這種糧票的面值都非常小,一般大多為“半兩”、“一兩”和“二兩”,不被看重,極少有保留下來的,特別是1972年以前發行的;二是這種糧票的回收率極高,存世量很少,特別是“半兩”面值的,本來就發行得少,主要是用于購買餅干、點心之類的食品,用量并不大,所以現今的存世量就更少了。
據初步統計,1964年至1977年這13年期間,武漢市共6次發行此類糧票,數量大大超過兄弟省市。引人注目的是,這類食品飲食專用糧票的地方特色十分突出,例如1967年版和1972年版,每套糧票的主圖均為著名的武漢長江大橋;而1977年版的3枚糧票,其主圖均為曾經作為武漢市標志性建筑物的武漢商場大樓。1968年的糧票還印有《毛主席語錄》,如“二兩”面值的那枚上面為:“厲行節約,嚴禁浪費糧食”。不僅如此,1968年這套“語錄票”還是湖北省和武漢市惟一一套印有語錄的糧票,彌足珍貴。
目前這些食品飲食專用糧票,除了1977年版以外,其他年頭發行的都十分緊俏。如1965年版全套4枚早已超過百元;1969年版全套3枚全品相的為120元至150元;1967年和1972年版的已難覓其蹤影了。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